2023年8月4日-5日,武漢大學全國文化遺產活化傳播調研實踐隊赴貴州參觀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了解大眾對于博物館數字化的認知現狀與體驗感受,調研博物館數字化運用的整體情況,促進將數字文遺技術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傳播。
實踐隊參觀博物館時吹過的微風都是中華文化,走過的土地都是千年歷史,陳列的文物代表著曾經的春夏秋冬。8月4日當天上午,實踐隊去到了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參觀了該博物館“神秘貴州”、“多彩貴州”、“富饒貴州”、“奮進貴州”展廳以及臨時展廳。隊員們通過VR導覽眼鏡,在立體環境下感受貴州省的滄海變遷;通過精致的布景與科技投影的結合,聲臨其境般感受貴州的山水地貌;通過體驗沿途的益智游戲,于潛移默化中接受科普教育;通過LED顯示屏播放的視頻了解貴州省曾經的遠古環境。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還開設了臨時展覽,開展許多小活動與游客進行互動。

隨后,實踐隊于8月4日下午去到了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隊員們參觀了《貴州民族風情展》,了解貴州18個世居民族的生產生活和民族風情。隊員們在參觀的過程中發現游客可以租借語音講解器,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可以通過投影的方式展現出來。博物館在入口處為游客提供了通過APP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這也是博物館對于數字化交互的一種運用。
實踐隊隊員在參觀貴州省民族博物館之后,對貴州省博物館的萬旻主任進行了線上采訪,了解貴州省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現狀、文物資源傳播情況、館藏特色文物介紹以及未來建設的規劃。據萬主任所說,貴州省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開展較為遲緩,數字化保護建設還在初始階段,博物館工作者認為博物館數字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數字化方式引導游客對歷史產生興趣,對文物產生興趣,引導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博物館進行實體文物參觀。
8月5日早上,實踐隊參觀了貴州省博物館,由于主展廳需要改變陳設布置,1-3以及5號展廳并沒有對外開放,實踐隊無法體驗貴州省博物館數字化。隊員們僅參觀了“洞見”藝術展和“萬橋飛架——貴州橋文化展”。“洞見”藝術展巧妙運用照明設備,改變了游客在展示廳參觀時視覺效果。“萬橋飛架”文化展利用視頻影像與實體模型呈現了萬架飛橋的宏偉畫面。

每次參觀博物館之后,實踐隊隊員通過實地采訪與問卷調查,得到游客真實且有效的體驗反饋,從認知情況、體驗情況、文化感知三大維度調研大眾對于博物館數字化的感受及建議。
本次實踐主要采用“實地參觀+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實踐隊隊員親身體驗博物館數字化帶來的變化,更好的理解“數字化交互”的實用意義,通過游客的反饋形成更加全面、客觀的調研數據。實踐隊隊員不僅從本次實踐中體會到了貴州省獨特的文化與歷史,也進一步加深了對“數字賦能”的認知。
歷史行過千山萬水,傳來時光低吟的無言浪漫,展現千百年來的四季輪轉。參觀博物館成為了當今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對于沉浸式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博物館數字化逐漸成為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如何運用好數字化交互”是每一個文化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次實踐已然結束,但對于數字傳播賦能文化傳承的探尋腳步不會結束。接下來,實踐隊隊員們還需對調研結果進行總結,在當今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足的背景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利用博物館數字化,保護文化遺產,弘揚遺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