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黃家溪村的鄉間小道上,微風陣陣,古塔長橋,風吹稻田,百里果園,鳥語花香。8月8日,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山河萬朵豐饒送青”社會實踐團隊一行人來到江蘇省蘇州市盛澤鎮黃家溪村進行社會實踐調研。他們用眼睛記錄美美江村,用心靈感受美美江村,去聆聽昔日的貧困鄉村搖身一變為全國文明村背后的諸多故事。
盛夏時分,調研團沿著勝黃線一路往北,地上的公路變成了頗具特色的彩虹公路,兩旁的稻田綠意盎然。汽車行至黃家溪村口,只見一座具有明清特色的迎客牌樓躍入視線,牌樓上“綠野變成風景市紅樓引進稻香村”的巨大楹聯訴說著關于這個江南村落的無盡故事。
“黨建+”理念引領鄉村振興新道路 進入黃家溪村,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座鑲嵌著黨徽的紅色雕塑矗立在廣場正前方,格外引人注目。在“溪美志愿者”負責人顧藝沁的帶領下,調研團參觀了黃家溪黨建文化廣場。先后走過了“四敢”之路、黨建地圖、黨員承諾墻等黨建陣地。在先鋒長廊下,調研團不禁駐足細看,負責人顧藝沁介紹到:“我們村黨委推出了‘積分系統+刷卡終端+黨員先鋒卡’的模式,開展黨員星級評議活動,根據黨員對村里實際做出的貢獻,進行規范化的積分與星級評定,實現平時積分、年終亮分,這樣能更好地激發黨員立足崗位為村民,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與溪美志愿團隊的進一步溝通下,同學們了解到黃家溪村是以黨建為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發揮好“關鍵少數”的作用,提出“黨建+文化”、“黨建+服務”、“黨建+產業”、“黨建+旅游”等鄉村全方位發展的新理念,更好的激發鄉村振興源動力。讓全村100多位黨員的身影在村子里的每一處角落都可以被看見。
圖為調研團隊參觀完黨建陣地的合影。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盧儀珉 供圖
多元產業助力村級經濟新突破 隨后,同學們跟隨顧藝沁驅車趕往第二站調研點“黃家溪心怡家庭農場”,去拜訪新果農顧發明。一路上,志愿者熱情介紹著黃家溪為延續文化傳承而著力打造的“黃溪八景”。同學們先是看到了“北角觀漁”,隨后看到了“積慶曉鐘”一景,聽聞了乾隆皇帝駐蹕積慶寺從而得名的傳說。又路過“長春月夜”一景,仿佛黃由撫琴,文徵明論詩的情景再次重現。
不知不覺已經到達心怡農場,在與顧志明的交談中,同學們了解到黃家溪村早在2009年就明確“園林田園鄉村”這一休閑特色農業發展定位,各農戶在村里的支持下整合資源,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種植。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特色田園鄉村”的品牌讓黃家溪“美上加美”。在采訪中,顧發明說道:“我以前在外從商也有十多年,看到村子里面要打造園林田園鄉村,就想著回來出一份力,做個新農民。我們現在家庭農場種植總面積已經有90多畝,年收入也有60-70萬。主要種植獼猴桃,也種植一部分水蜜桃、火龍果,可以讓游客們觀光的同時體驗采摘的樂趣。”隨后,調研團跟隨顧發明的腳步,到田野間看一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現狀。顧發明指著大片的獼猴桃說道:“我們都是從新西蘭引進的優質果源。為了種出更加香甜的獼猴桃,我們也是拼了,一棵樹施肥120斤,一畝地6噸有機肥料,從來不使用除草劑,就是為了做到安全綠色又好吃!”同學們聽了都連連稱贊。調研團一行人穿過田地,跨過溝渠,彎下腰走進獼猴桃的藤蔓下,看著頭頂滿是獼猴桃不禁感慨萬分。其實,黃家溪村里像顧發明一樣的新農民還有很多,他們或經營果園,或進行漁業養殖,或種植稻米......村里的新農民們以各種樣態創造出村級經濟的一個又一個增長點,逐步走上共富之路。
圖為調研團跟隨農民顧發明參觀獼猴桃種植區。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徐心玥 供圖
“四好”商會穩住村民幸福感 調研團的最后一站來到了黃家溪村委會,和村委副書記俞赟聊一聊“四好”商會——黃家溪商會的故事。俞書記熱情接待了調研團的同學們,在清風廊下與同學們講一講商會的故事。俞書記驕傲地說道:“到目前為止,商會已經有將近90位企業家了。黃家溪商會為我們村設立了教育、服務、幫困、鄉村振興四項基金,為村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比如教育基金會給村里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每年3000-10000元的助學金,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再比如村民自建房屋或是村里修建公路,到達一定條件的,商會服務基金會解決資金困難。針對村里的困難戶,商會的幫困基金會給予他們特別幫助。這樣的‘福利’,我們村民已經‘見怪不怪’了。前不久,商會還幫全村解決了鋪設天然氣管道施工費用的事。”同學們聽了書記一席話,紛紛感慨這里的村民幸福感一定很高,都想來做黃家溪村民。所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黃家溪商會作為全國首個村級“四好”商會,體現了商會之愛,暖心村民,穩穩托起村民的幸福,鋪平共富的道路。
圖為調研團與村委干部及商會成員的合影。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盧儀珉 供圖
“山河萬朵豐饒送青”,美美黃家溪的這一朵鄉村之花譜寫出了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調研團的成員們在本次社會實踐中各個受益匪淺,期待再次深入鄉村田野,探尋共富之路,看花開萬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