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韌心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對部分人們發放問卷、進行訪問調查,了解人們對于法律知識的認識程度以及對于死刑廢除的觀念。在夜市街道、社區角落、鄉村田間看到韌心隊隊員們認真采訪記錄民眾的身影。
在是否贊同“殺人償命”的觀點、對我國的死刑制度的態度等問題上,受訪者的回答中八成以上對于死刑表示認可,從古至今“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邏輯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總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國家和社會的傳統就是一直沿用死刑,處以死刑是對犯罪者非法犯罪行為的懲罰,能安撫到被害人及其家屬,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威懾他人,預防犯罪的作用。在新一階段的社區調研中,隊員們傾聽民意,不斷記錄,積累實踐成果。
最后在我們網絡資料查詢以及走訪實踐中,我們得出現行條件下,死刑的震懾作用不可替代,通過公檢法分工制約、辦案終身責任制、死刑復核制度等約束,可以把錯案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廢除死刑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結果,而不是必經步驟。我國的傳統思維是殺人償命,沒有西方基督教生命權天賦的傳統思維,所以在社會未形成普遍共識接受之前,不應強行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