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成都理工大學“微光成炬”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抵達甘洛縣普昌中學開展支教活動
初識甘洛,仲夏初至。陌生與未知相交織,梯田與天空相連接,空氣中飄滿濕潤泥土在陽光下蒸騰的氣味,繁茂的野草在風里像波浪一樣起伏。草的綠油和山的蒼郁交織成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這個充滿生命的世界,一切正用獨特的方式迎接著我們的到來。秉承“著眼少數民族留守兒童教育,開展豐富溫暖支教活動”愛的信念,“微光成炬”社會實踐志愿隊成員們帶著愛與誠,深入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普昌中學,于7月24日正式拉開了三下鄉支教活動的帷幕!
“微光成炬”社會實踐志愿隊合照
隊員初相識,支教開新篇
2023年7月24日早上8點,團隊成員全部抵達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普昌中學,踏著朝霞,出門迎接本次三下鄉服務對象——普昌中學學生。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在活動室齊聚一堂,開展首次見面會。團隊成員與孩子們相互進行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夢想等,迅速建立起純真的友誼,為今天的活動增添了更多期待。
上午9點,活動正式開始。團隊圍繞“破冰”的主題,開展松鼠游戲、解手鏈游戲和觸點游戲。孩子們積極合作,交流和討論解決方案。整個現場彌漫著緊張和興奮的氣氛。解手鏈游戲中,大家爭分奪秒地努力解開手鏈,共同尋找解決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手鏈逐漸變得松散。最終,當第一個團隊成功解開手鏈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在一次次奔跑歡笑,協作互動中鍛煉了身體協調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伴隨著歡聲笑語,團隊與孩子們都更好地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小隊破冰游戲
奏響嘹亮隊歌,傳遞青春力量
為鍛煉孩子團隊協作,溝通交流能力,團隊成員將普昌中學學生分為四個小隊,分別帶領他們開展素質拓展活動。每個小隊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設計隊名、口號,唱響隊歌,排練隊伍各具特色的入場pose……第一小隊“小飛隊”的入場形式別出心裁,孩子們扛著自己的同伴,雙手張開呈飛行狀跑入活動場地;第二小隊“火煉金晶”則煞有介事的踏著正步,齊聲喊著口號入場;第三小隊“針鋒相隊”的入場pose令人印象深刻,孩子們手拉著手凹出六芒星的造型,笑臉如花兒般綻放;第四小隊“好隊”的口號聲最整齊嘹亮,“豎起大拇指,自信甘洛人”的呼號聲響震云天……伴著聲聲歡笑,孩子們一個個新奇的思緒飄出窗外,為下午的小隊展示拉開帷幕。
獨具特色的小隊進場儀式
下午2點,各小隊展示隊伍的風采。當地學生載歌載舞,歡唱民歌,向團隊成員展示了彝族文化特色。孩子們手牽手,排成一列,像一道流動的彩虹在穿梭。他們身手矯健,舞步婀娜,伴隨著優美的音樂節奏,展示出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有的舞蹈輕盈歡快,如行云流水,有的舞蹈激情澎湃,如翻江倒海。他們帶著天真的笑容,跳躍著,轉動著,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的快樂和熱情。孩子們有的用清澈明亮的嗓音唱起兒歌,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弦,有的用嘹亮高亢的聲音唱起山歌,讓人陶醉其中。他們將祖輩們的智慧與感悟融入歌曲中,用朗朗的歌聲訴說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感激。每一句歌詞都是他們深深的情感的表達,每一段旋律都是他們靈魂深處的共鳴。在展示環節后,大家還興致勃勃地參與了蒙眼避地雷游戲。每個團隊劃定了一定區域,規定入口與出口,搭檔之間僅僅依靠一根繩子,把“向左一格、向前一格、跳一格”等信息正確的傳遞給對方,幫助搭檔避開地雷成功地抵達對岸。隊員們在活動中不斷失敗、嘗試,挑戰自我,度過了一段緊張刺激的時刻。
隊員和孩子們載歌載舞
緊跟領路先鋒,把握青春方向
仲夏夜,清風徐徐吹來,明月追趕晚霞早早爬過山頭,掛在中天,驅趕著酷日留下的余熱。夜幕降臨,大家開始學習跳集體舞蹈。音樂響起,孩子們積極參與,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隨后的盲人信任游戲成為了今晚的重頭戲,孩子們被分別戴上眼罩,一個搭一個人的肩膀,依次排成一支隊列,從室內到室外,從站著到蹲下,從平地到樓梯,從單杠到獨木橋,在沒有眼睛的世界里,孩子們依靠團隊的力量,緊緊抓住前面同學的肩膀,完成了一系列艱巨的挑戰。“火煉金晶”團隊成員阿妹說道:“今天我們還有前面的隊員帶領我們走正確的道路,但我不能想象盲人的世界,有些東西只有失去了才覺得珍貴,我一定會好好保護眼睛。”
今天的活動充分展現了”微光成炬“社會實踐志愿隊的擔當和熱情。通過游戲互動、文化展示和團隊建設等環節,隊員不僅為當地學生帶來了快樂與啟發,也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驗和人際交往能力,真正地”讓愛走動“起來,讓愛走進大涼山。
撰稿:張雨欣 王欣然
圖片:李燕 謝潔緣 劉嘉悅
審核:張婉婷 帥士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