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走進博物館不僅可以感受來自遠古時代的文物氣息,還可以了解本地文化發展脈絡。“百韻文化,薪火相傳”實踐隊成員7月25日來到山東省德州市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感受城市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歷史文物的一脈相承。

德州市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實踐隊員走進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九達天衢”和《德州賦》為主題內容的大型浮雕墻,傳達著“德水安瀾”和“九達天衢”的德州歷史文化精髓,實踐隊員仔細欣賞這幅巨大的背景圖,感嘆不已。首先,實踐隊員從一樓的臨時展廳開始參觀,此時是德州市美術館通過此展廳展示優秀的近現代美術作品。畫作既反映了歷史人物也包含近現代的寫實寫意作品,種類豐富繁多,畫作揮灑自如、出神入化。

實踐隊員來到二樓,從第一展廳“歷史足跡”開始,該展廳展現了各個時期的德州德州人文歷史,是德州悠久歷史文化的總理之廳。展示內容分為八個部分:先秦初育、秦漢肇基、魏晉風流、隋唐興發、宋元轉折、明清全盛、近代奮起。設計風格莊重沉穩,融傳統的展陳方式與現代化手段于一體,拓展信息含量,渲染參觀氛圍,強化藝術效果,給人視覺上的震撼。實踐隊員從文物和歷史簡介中對德州的歷史脈絡有了了解,通過出土的青銅器對當時的手工業和農業發展狀況有了大概認知。

接下來實踐隊員走進第二展廳“文化遺珠”。本展廳以文物精品陳列為中心,以各個歷史時期的精美手工藝品為亮點,讓觀眾能真切體會到古代人的生活日常,向觀眾呈現德州人文演進的精彩之處。在本展廳中,強調參觀環境的塑造,注重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的探索、獵奇心理,著重設計了一系列充滿互動感和實境體驗的環節,使參觀過程同時成為一個知識拓展與運用的過程。其中最讓實踐隊員印象深刻的文物是漢代“四層綠釉紅陶樓”,是目前館內最大體量文物,他出土后經過漫長的修復才得以展出,陶樓高144.5厘米,長64厘米,寬36厘米。為仿木建筑的陶質明器。它共有四層,底部為長方形基座,正面中央為斜坡漫道,各層均飾有斗拱及廓沿,樓頂為廡殿頂,樓脊與二層立柱均有鳥形陶飾,三、四層門窗兩側各飾一陶俑,二、三、四層雕刻菱形圖案。該陶樓整體高大,造型逼真,結構嚴謹,制作精巧,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它的出現對于研究漢代建筑和文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
實踐隊員來到第三展廳“城市記憶”,本展廳以城市記憶包羅萬象,它不僅是已經消逝的古老院落和街區,也不僅是殘存于文字和圖畫的景致風景,它還是一句句方言老話、一首首童謠曲詞、一個個節令風俗。當古城德州站在歷史的門檻上昂首邁向明天時,這些記憶閑的那樣難能可貴,那樣觸動人心。隨后來到一樓的第四展廳“繼往開來”本展廳以“繼往開來” 為主題思想,突出回顧與憧憬兩個概念,集中展現德州現代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展示德州發展愿景和美好未來。展示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解放以來的德州政區沿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德州面貌、跨入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德州風采、面向未來的德州愿景。在第四展廳中,觀眾將領略到“厚德、包容、創新、圖強”的德州精神,感受到德州新時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深厚的文明積淀和燦爛明天。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對城市歷史文化發展有了清晰的認知,對于發揚城市文化也有了進一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