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尤其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7月2日,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市傳統村落(建筑)保護與利用服務隊”暑假社會實踐團走訪調研了洛陽市新安縣傳統村落薛村,在土木建筑學院劉軍瑞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一起去探訪了這座河南省省級古村落的“前世今生”,并通過實踐團的專業知識與設備,為薛村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其鄉村振興。
薛村位于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北部,這里山清水秀。走進村落,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排列著古建筑的古村街道。深入了解不難發現,這座古建筑便是著名的“呂氏宅
院”。 
圖為古建筑街道照片(張涵 攝)
呂氏宅院整組建筑坐北朝南,現存宅院四處和祠堂,距今有300余年的歷史。其中南宅和北宅均為三進院落,硬山式建筑,建有北方典型的“走馬門樓”,高大而氣派,裝飾有寓意富貴吉祥圖案的精美磚雕和木雕構件,建筑氣勢宏偉,總體布局完整。在北宅至今還保存有“南山北斗”古匾,為乾隆年間眾多受業學生慶祝恩師呂世恒七十大壽而立。另一為“君子偕老”古匾,為康熙年間,欽命提督河南全省學政、刑科給事中邵曾康為薛村“呂起曾及其妻”所立。

圖為呂氏宅院北宅一號鳥瞰圖 (張帥 攝)
實踐團成員在進行采風與調研后,便迅速地展開了實踐活動;并與呂維祺第二十九代后人,抖音網紅農事主播呂世興取得聯系;最終指導老師將實踐地點定在呂氏宅院(北宅一號),以北宅一號為基點,進行古建筑的測繪、口述史、攝影、視頻宣傳制作等實踐內容。并以該實踐內容為蹺點,宣傳保護薛村呂氏宅院古建筑,助力鄉村振興新發展。

圖為呂氏后人呂世興為實踐團老師介紹呂氏宅院歷史等信息 (曹夢瑤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測繪工作 (曹夢瑤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采訪工作 (趙飛祥 攝)
圖為實踐團隊合影留念 (曹夢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