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航海學院“蘭有嘉稔三下鄉團隊”在南靖縣山城鎮開展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投身鄉村進行實踐調研,了解鄉風建設,關注生產發展,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7月10日上午,蘭有嘉稔團隊在朱云鵬和陳偉霖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預備名單,被譽為“中國最具觀賞性窯址”東溪窯博物館進行參觀,回顧窯業文化和觀賞歷史遺證,生動詮釋“文明互動走天下,薪火守望再輝煌”,這更堅定了我們做海絲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建設者。
訪問坑尾書記,了解鄉村建設
同日下午,蘭有嘉稔團隊赴南靖縣山城鎮“鄉村振興示范點”,福建省“美麗鄉村”坑尾村。通過座談會、實地參觀和調查問卷等活動形式,團隊老師與成員與當地書記展開交流,了解其設施建設、生產發展、民眾收入、精神文明建設等情況,據書記講到:農村采用一戶一宅制,無裸房,生活污水全收集。并指出老齡化嚴重,青年骨干稀缺是鄉村痛點。希望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刻苦拼搏,學成歸來,積極投入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青春力量。
7月11日上午,為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讀本》,蘭有嘉稔團隊再次走進坑尾村進行深入調研。據了解:種植農作物采用套中蔬菜輪作,水稻大部分采用大棚種植,工作時不僅省時省力,還有效提高產量。團隊成員也與當地農戶進行種植交流,并親身參與到助農增收活動中。通過本次活動,強化了實踐隊員的勞動實干意識,深化了對農耕知識的認知。
“產業興、百業興”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全民致富的重要方針
同日下午,蘭有嘉稔團隊來到蘭花園和金線蓮科技小院參觀種植技術與規模。
為何說南靖是金線蓮的中國故鄉?歸功于南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氣候條件,地處福建省南部,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栽培過程中,由于二氧化碳是金線蓮必不可少的生長需要,因此當地對蘭花采用先進套袋種植技術,并用霧化的方式降低金線蓮生長的環境溫度,從而實現了品質和產量的雙重提升。
蘭花、金線蓮作為南靖農業的支柱產業,按照“一縣一品、一村一業”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建設“協會+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經營模式,建立了5個省級金線蓮示范基地,林下種植面積超千畝,農戶受益明顯,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從而實現“一株金蘭草,帶動一個產業”,切實做到科技小院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一條富民之路,助力鄉村振興。”
為營造“干凈、整潔、有序”城市環境面貌。蘭有嘉稔團隊于7月12日上午在安美社區街道進行長達兩個小時的志愿活動,清掃路面垃圾,擺放車輛等工作任務。
百年潮涌,一心追夢,秉承陳嘉庚先生一生鑄就藍色夢想,蘭有嘉稔團隊在安美社區暑假班開展航海學院“海絲節”趣味教學課堂。在團隊成員的用心指導下,充分帶動社區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共同學習海絲文化。小朋友們認真學習繩結打法,家長以及老師也一同投入這節生動有趣的課堂,現場的氣氛逐漸拉向高潮。我們在弘揚航海特色文化的同時弘揚了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現場教學做“中國結”,實現了藍紅兩條主線相結合的實踐初衷。
通過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航海學子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深入基層,了解社會發展,有力的把握時代脈搏。將“傳教”“調研”“支農”三個活動板塊發揮的淋漓盡致。發揮了青年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的先鋒作用。以青春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 新動能、新活力。
文:陳昱君
圖:賴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