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彝人古鎮,精彩的彝族服飾、迷···人奔放的彝族歌舞,讓游客全方位領略彝族風情,多角度體驗彝鄉魅力,近距離感受彝族文化。”為了讓世界傾聽到彝人的聲音、了解到彝族的民族傳統文化,楚雄彝族自治州于2005年建設了一個以“彝文化+宋文化+中國居民文化+建筑文化”為特色的古鎮——彝人古鎮。這個古鎮所體現的古建新生、文化敬畏、特色旅游景點打造、客居融合等開發邏輯,不僅有著中國文旅產業小鎮“教科書式”的現實意義,也有著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促進當地發展轉型的經濟意義。
一座小鎮,有文旅產業小鎮“教科書式”的現實意義
彝人古鎮位于云南省楚雄市經濟開發區永安大道以北,由偉光匯通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投資32億元開發,是以“彝文化+宋文化+中國居民文化+建筑文化”為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項目、國家4A級旅游景點,也是云南省30個文化建設重點項目之一。
在彝人古鎮開發前,這里只零散著分布著幾個小村莊,甚至有人形容這是“到了天黑,給多少錢出租車都不去”的地方。但是在2005年彝人古鎮順利開發運營后,不僅吸引了大量本地客商,還吸引了周邊城市的投資商,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確保彝人古鎮建成后凝聚人氣,盡快形成“旅游+商業”氛圍,偉光匯通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采取了商業、居住和旅游相結合的措施。同時,在古鎮內營建彝人部落特色街區,開發酒店、客棧區,為打造旅游商業綜合體和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了更現實的可能。
近年來,彝人古鎮一直被視為文旅產業小鎮“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該小鎮不僅為其他小鎮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還新型城鎮化提供了難得的參考價值。而彝人古鎮運營成功的關鍵是,在抓住彝族文化靈魂的同時,提供現代商業便利和生活化場景的融合,從而成為了文旅產業小鎮的“教科書”。
一座小鎮,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促進當地發展轉型的經濟意義
彝人古鎮作為云南省30個文化產業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不僅為外地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多種經濟來源。從項目投入運營開始,彝人古鎮的年接待游客量節節攀升,僅2018年,彝人古鎮接待游客量就達1320萬人次。不僅如此,彝人古鎮還為近3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上下撬動旅游投資100億元,已成為依托文旅拉動楚雄經濟發展、創造居民就業的重要引擎。
彝人古鎮在投入運營以來,就打造以彝族火崇拜為主的特色文旅活動,將其民族的火把節和祭火大典呈現給游客。至今,這種以彝族民族特色的活動仍然在彝人古鎮上演,吸引著滇西旅游黃金線上過往的游客。除此之外,彝人古鎮還以彝族美食文化和歌舞文化為核心,打造了一臺兼具飲食和歌舞的文旅產品《彝鄉戀歌》。大量團隊游客在此進行晚餐、觀看演出并留宿,為彝人古鎮的客棧、酒店和餐館引入了可觀的客源。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彝人古鎮牌坊、畢摩廣場、彝人部落風情街和清明河等多個地方成為了網紅拍照打卡點,這些熱門地標的興起,也成為了吸引外地游客到此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彝人古鎮的建立,對于游客來說,可以切身體驗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對于居民來說,不再離開家鄉也可以擁有收入來源,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對于當地來說,擁有了獨屬于自己的名片,是以讓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
通過走訪彝人古鎮,青年學子不僅了解到了淳厚的彝族傳統文化對當地發展的重要作用,還意識到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傳播少數民族文化,把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到更遠的遠方,通過傳統文化助力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