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蘊含財富的金山銀山。在脫貧攻堅圓滿結束進入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如何實現將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是我們面對的重要問題。山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筑夢曹州”社會實踐團成員于7月17日參觀定陶農業產業園。走進了杜堂鎮鼎蔬育苗基地,與當地負責人及種植戶進行深入交流,學習農業種植知識,了解新技術農業的發展。
產業園負責人在展廳內向實踐團成員介紹定陶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據了解產業項目包括菏澤市生態植物園、南王店西瓜產業園、百盛萬福鮮切花產業園和食用菌、育苗及蔬菜產業。定陶區杜堂鎮始終堅持把農業現代化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農業強基、工業帶動、做強產業、富民強鎮”工作思路,錨定“一鎮三園”發展新目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農業優勢。在眾多產業項目中,實踐團隊首先選擇育苗產業進行深入調研。
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隊進入了杜堂鎮鼎蔬育苗基地,深入黃瓜苗棚、芹菜苗棚和辣椒苗棚調研。在育苗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忙著對各類幼苗進行嫁接,穴盤里的秧苗生機勃勃。實踐隊員們認真聆聽、仔細記錄,虛心學習。合作社負責人王高偉說,“我從事育苗工作已經有10多年了,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多方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育苗管理模式,基地出棚的果蔬苗品質好、成活率高,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發展潛力巨大”。實踐團了解氣候對秧苗的培育有關鍵影響,目前育苗基地已經成功培育南方品種,利用農業現代化技術克服南北方氣候差異對秧苗種植的影響。
實踐團成員從與育苗工人交流發現育苗產業也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育苗鵬嫁接忙的時候工人一天收入可達400元,增加了當地村莊的經濟收入。定陶區杜堂鎮通過不斷完善延伸產業鏈、強化科技賦能在農業現代化、專業化、規;a業化上下功夫,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此次育苗產業園實地調研活動讓實踐團成員走出教室,深入地方。杜堂鎮的“現代農業”越做越強,村民的“金飯碗”端的越來越穩。王高偉的育苗大棚只是杜堂鎮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此次活動給實踐團生動的上了一課,促進學識素質全面發展,鼓舞大家關注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力量。
撰稿:于淑霖 肖涵 胡富斌
指導老師:單琳耀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筑夢曹州”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