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徐徐拉開天的序幕,山上的蟲鳴鳥語宣告著新的一天的開始,帶著希望降臨人間,開啟了山東大學小樹林支教團林淄隊支教的第七天。
早上七點,老師與孩子準時在田徑場集合,由老師帶領孩子們晨跑,清晰有力的“一二三四”喚醒了沉睡的校園。生活助教們早早為孩子們分好早餐,孩子們晨跑結束后,一齊來到食堂,大家在趙益展老師的帶領下齊誦感恩詞,大家“止語”用餐,堅持“光盤”,用實際行動踐行節約觀念。
八點三十分,孩子在會場集合,主持人用“采光”活動開啟了今天的學習。采光,即為采集別人身上的光,分享給大家,這一束光便成為自己的光芒。孩子們爭先恐后地上臺,講述自己采到的光——“大家好,今天我采集的是謝同學的光,因為她在我們寢室非常負責,給我們安排好每天的值日,并且督促我們早睡早起”“今天我要采集的是山大志愿者哥哥姐姐們的光,他們原本在暑假可以休息,卻在這里幫助我們”……
十點,“無敵風火輪”活動開始,孩子們需要利用報紙和膠帶做成圓圈,每個人都要站在里面,一齊向前走。老師們分發下報紙與膠帶,孩子們便開始小組討論集思廣益,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報紙做出可以容納一組十二人的圓圈。同學們分工明確,爭分奪秒完成本組的作品。二十分鐘的制作時間結束后,十個小組開始比賽,全組人員站在圓圈內前進,用時最短即為獲勝。會場一片熱火朝天,孩子們齊心協力,爭當第一,在比賽的同時,也讓他們更深刻地明白團結的意義。
經過中午略作休息,一個充實的下午拉開了序幕。下午兩點半,首先由主持人趙乃茹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進行《成吉思汗》的營舞運動,使大家的狀態一掃午休的慵懶,精神飽滿地開始了下午的活動。下午活動人主講人李冬梅老師為大家播放了一個短片,講的是雄鷹在進入四十歲時必須通過自斷贅羽,磨爪明目,經歷一系列痛苦又漫長的自我變革的過程,才能在生命的剩下三十年存活下去的故事。李冬梅老師通過層層分析,帶領大家逐漸地引出了永遠不能自我放棄,而應抓住機會,迎難而上,敢于革新,勇于創造,不被現在的挫折束縛,而應放開眼光去看到未來的道理。于是,大家開始了我的夢想分享環節,孩子們在進行小組討論后紛紛上臺展示,他們有的想成為消防員,有的想成為醫生,還有的想成為軍人,心中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赤誠之心令人感動。
經過二十分鐘的休息,大家回到了課堂。李冬梅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了木板同步游戲,同一木板上的參與者必須步伐統一,才能夠較快地到達終點線。這不僅考驗大家的團隊配合的默契程度,而且更考驗著參與者對隊員的信任程度,只有最團結、最信任的團隊才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晚七點,孩子們在會場就坐,主持人宣布聯歡晚會正式開始,志愿者老師的《稻香》獲得全場的喝彩,七組的朗誦《少年中國說》、四組的《起風了》、一組的《孤勇者》……孩子們的精彩表演讓場內歡樂不斷;緊接著,志愿者們為孩子們送來定做的蛋糕,主持人念到七個人的名字——他們都是今天生日,大家一齊為他們送上生日祝福。
一天的時光在歡樂與淚水中永遠定格,這一天在主持人宣告“聯歡晚會到此結束”的時候成為了所有人無法回到的過去。我們堅信這一天的歡樂,會給孩子們帶去一份無法磨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