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于嘉鑫)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發揮共青團作為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作用,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引領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結合落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團陜西省委等上級黨團組織有關精神要求,7月10日上午,長安大學赴青海海東“青春聚力促振興,互助共赴新征程”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國家高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探尋農業科技助農致富之路。

圖為長安大學赴青海海東“青春聚力促振興,互助奮進新征程”暑期社會實踐隊在互助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門前合影 通訊員王鴻浩攝
進入示范園區,園區技術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了園區的整體運作情況。截至目前,該示范園區是青海省唯一一家雙國家級園區——國家級科技園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園區規劃面積56萬畝,示范園區以“一核兩區五帶十大基地”為總體布局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11月12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目錄(2021)》。實踐隊員首先參觀了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展示區集中擺放了示范區目前已經研發成熟的各項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情況。
技術員提到:過去青海省省委書記曾經說:“青海的現代農業看海東、海東的現代農業看互助”,這給予了互助縣的現代農業很高的評價。在技術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了解到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所展示的創新型經濟農作物、創新型觀賞性植物作物等。講解中,技術人員也向實踐隊員介紹了互助縣的特色農作物、特色畜牧業產品,詳細闡述園區內的各種創新型栽培方式。

圖為示范園區內技術人員為實踐隊員講解園區內作物品種特點 通訊員 王鴻浩攝
在展示區內,技術人員也向實踐隊員講解了互助縣的地理環境知識、人口分布以及農業、畜牧業的發展現狀。近年來,文化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成為了互助縣的重要脫貧方式之一,技術人員在講解中也提到互助縣近年來為旅游業發展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隨后,在技術人員帶領下,實踐隊員來到了示范區草莓種植基地。優秀品種草莓培育是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特色研究方向之一,技術員向隊員們介紹了目前草莓的各種創新品種以及草莓種植的各項先進技術。在講解過程中,技術員熱情邀請隊員品嘗大棚內實驗品結出的草莓果實。從貧困走向致富,園區內工作人員辛勤勞作用雙手鋪設農業科技的致富之路。

園區內的工作人員正在在大棚內部工作 通訊員王鴻浩攝
最后實踐隊員們來到了園區的油菜制種基地,基地內培育著大量油菜種胚。技術人員向隊員們介紹了提前在大棚育種對油菜生長的好處。在進入基地前遇到了來運輸油菜種的當地農民,隊員們深深刻刻地體會到了園區對于當地扶貧減貧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在離開示范園區前,實踐隊員對技術人員進行了簡單的采訪,采訪問題圍繞講解內容提出,技術人員從國家扶貧政策、園區工作情況等方面對采訪問題進行了解答。采訪過程中,隊員們圍坐在一起聽取園區真真切切的扶貧故事、學習園區科研人員們兢兢業業的科研精神。

圖為實踐隊員在園區內采訪技術人員 通訊員 王鴻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