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支教活動進入了第二天,長安大學赴貴州畢節“因渭有愛·黔行筑夢”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們繼續用熱情和奉獻精神投身于教育事業,為學生們點燃夢想的火焰。他們與學生們的緊密互動,將知識和關愛融入每一次教學和活動中。

圖為同學在語文課上朗誦詩歌

圖為老師認真上課

圖為手工課老師發放卡紙
上午8點,學生們陸陸續續進入校園,準備開始一天的課程。各班班主任到達教室后,首先進行考勤工作,確保每位學生都按時安全到達校園。對沒有按時到校且未請假的同學,班主任會根據學生花名冊向家長打電話咨詢,了解學生身體和心理狀況,確保學生個人安全。

圖為同學們小組討論

圖為學生上臺回答問題

圖為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
在二年級的課程中,音樂老師陳楷劼通過播放《外婆的澎湖灣》《孤勇者》等歌曲,讓同學們感受不同類型音樂的魅力;體育老師張浩東首先帶領同學們做熱身運動,隨后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糾正了部分同學們投籃的手勢,并強調了籃球比賽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在四年級的課程中,人文地理老師李丹丹介紹了地球儀的使用方法以及經度緯度等基本概念,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手工課老師江晨向大家教學了風車、小船等疊紙的制作方法。在五年級的課程中,語文老師王中傲講授了演講稿的選題和寫作規范,并通過播放視頻讓大家感受到演講的魅力;數學老師陳創從畫圖法找等量關系、樹狀圖梳理知識點等方面向同學們復習了簡易方程的解題步驟,幫助同學們加深印象……團隊成員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課程內容幫助同學們發展全面素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切身實地地幫助到街邊小學的同學們。

圖為團隊成員與學生們玩小游戲

圖為老師認真輔導學生作業
下午16時,實踐隊成員依照慣例召開例會,總結一天工作和個人收獲。團隊成員潘侶談到:“要能看到好的,也要看到不足。我上課向同學們提問時,會看到很多活躍的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朋友,也會看到許多默默不語的同學,他們抬著頭,用渴望的眼睛望著我。有的同學很快就能回答出我的問題,而很多同學卻需要思考很久,但無論是哪一種,只要好學都是好的。要善于用眼睛去發現他們的好以及不足,去多夸優點,同時點出不足。”
這一天的支教活動拉近了團隊成員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系。支教活動似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們的前路,激勵著他們拼搏向前。愿志愿者們的奉獻和付出,成就每一個學生的夢想,讓教育之光照亮他們的未來。我們期待明天的支教活動,將更多的關愛與知識傳遞給這片熱土上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