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深耕傳統文化,傳播文化精華,華南師范大學桂在同心支教隊響應“傳統文化進校園”號召,赴廣東省揭陽市西龍學校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并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發展成長需要分設中級營、高級營、初中營三個營隊,開展了一系列豐富有趣的傳統文化課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增強文化自信。
一、提按頓挫,翰墨抒情“寫毛筆字看著容易練著難,但是很有趣!回去我還要自己練。”上完毛筆體驗課,中年級營的學生說。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學習軟筆書法就是在傳承幾千年的文化藝術。書法第一課,授課老師林卿怡通過穿插故事的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以王羲之、歐陽詢和懷素三名書法家為線索,講解了不同書體的特點以及軟筆書法的承載工具。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跟隨卿怡老師的思路走入書法的世界。第二堂課,授課老師林鍶彤寓教于樂,開展了“看圖識篆”的小游戲,讓學生辨認篆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上,鍶彤老師簡單介紹了五大書體,不時回扣第一節課的內容,使課程之間相互勾連。學生們爭先回答問題,常常老師言語一落,便“刷刷”舉起一片手。
學生們了解了毛筆書法的基礎知識后,進入到實操體驗課。授課老師孫曉菲先為學生演示了正確的握筆方法,并下去逐一糾正學生們的姿勢。在毛筆課上,曉菲老師一共講解了六個基礎筆畫。她先在黑板上示范,臺下學生看得目不轉睛,認真地跟著一起練習。隨后,曉菲老師和助教一起巡堂,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她們握著學生的手,帶他們感受手上的勁道,一筆一劃寫下靈動的墨跡。有幾名學生寫得尤為認真,運筆方式十分規范,已經有“小書法家”的風范。

(圖1 曉菲老師指導學生寫毛筆字)
二、草船借箭,今我演古如何讓學生們所學的故事“活”起來?高年級營的老師鄭敏苦苦思索。經過資料的搜尋,鄭敏老師決定采用課本劇的表演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簡要了解課本劇的含義以及注意事項之后,鄭敏老師帶著學生們著重分析《草船借箭》里的人物特點,緊接著展示分組名單。學生一分好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有些小組開始比較沉默,鄭敏老師循循善誘,積極引導他們參與討論。隨著時間推移,班級討論漸入佳境,氣氛頗為熱烈。

(圖2 學生們討論課本劇)
進入到正式表演環節,學生們躍躍欲試,臉上的興奮按耐不住。雖然一開始表演的時候,學生們肢體僵硬,聲音較小,臉上神情羞赧,但是在鄭敏老師和助教的鼓勵與演示下,學生們漸漸放松,勇于表達自己眼中的人物。在表演諸葛亮立軍令狀的場景時,有同學模仿軍師搖羽扇的動作,面帶笑容,步伐穩重,神情自若,胸有成竹。一幕又一幕,在歡笑聲中,學生們加深了對課本人物言行的理解。林同學說:“這次的表演后,我對課本上的魯肅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前一直以為他就是個‘工具人’,但表演之后發現他是整件事情很重要的一環,正是他選擇了幫助諸葛亮才改變了這場戰爭。”課后,鄭敏老師說,課本劇的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他們對課本人物的認識。
三、浸潤國學,賞析經典相比中年級營和高年級營,初中營的學生具備更強的理解能力。為了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初中營開設了國學經典課程。老師們以詩歌的發展脈絡為主線,從四言詩到七言詩,從民間創作到文人創作,為學生們帶來豐富多彩的課程。
國學經典系列課程的重點在于情感解讀。《詩經》的授課老師林錦婷帶領學生用潮汕方言朗讀《無衣》,強調潮汕方言讀詩的優點與特異之處。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雖常用潮汕方言交流,卻很少嘗試用自己的母語讀詩,讀起來新鮮感十足。錦婷老師用三首詩歌演化出一名將士出征前中后的心跡,讓學生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第二堂課,授課老師梁雯郡采用搶答的方式復習《詩經》的相關內容,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積極舉手回答問題。雯郡老師還采用你劃我猜的方式回顧本節課所講的《子衿》的注釋內容,學生們對游戲環節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緊張又歡樂的游戲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第三堂課,雯郡老師由《子衿》引入到曹操的《短歌行》,結合歷史資料,帶領學生認識歷史上的曹操,體會曹操詩歌中的家國天下。最后來到頗具盛唐氣象的《春江花月夜》,授課老師萬漪鼓勵學生們通過擴寫或者畫畫的方式來解讀詩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詩句的感想,體味詩中人與自然的哲思。學生們紛紛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表現形式中感受到“詩無達詁”,深化了對詩歌的理解。

(圖3 雯郡老師介紹曹操生平)
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任重道遠,此次課程既有意料之中的困難,也不乏意外之喜。談及此次課程教學,授課老師梁雯郡表示:“國學文化是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給孩子們帶來《詩經·鄭風·子衿》也是為了讓他們可以接觸到詩歌文化。上課的時候大家都很積極地給我回應,后面用你劃我猜的游戲讓他們熟悉詩經,也是一種很有趣的辦法。可以把傳統文化傳播到更多的孩子心中,我真的很開心。”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此次傳統文化系列的課程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學生帶來了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課堂,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繼傳承燭火,開熠熠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