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課堂”課業輔導志愿服務支教活動
2023年7月8日團隊成員相繼來到安徽省滁州市,滿懷熱情與期待,參與“周末小課堂”課業輔導志愿服務項目,展開了為期14天的志愿服務活動。該項目主要為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困境兒童提供課業輔導服務,同時給予孩子情感關愛和支持,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張瑞敏曾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基層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到基層去,不斷地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合格的大學生。東野圭吾曾說:“我們這種平凡之人在面對勝負關鍵時,總需要找尋某種倚靠,但,在比賽中乃是孤獨的,無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該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經努力過的事實。”剛開始我心中十分沒有底,不知道自己會遇到怎樣的孩子,孩子會不會喜歡我,我到底能不能順利的完成與孩子的交流學習?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的不確定,但又對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我抱著既忐忑又激動的心情開始了我的志愿之旅。
7月9日,百花社區的社工姐姐帶領淮北學子去小愷家里進行工作的對接并了解小愷的基本情況。通過聊天,我們發現,即將上四年級的九歲的小愷十分開朗活潑,熱情好動,愛好廣泛,尤其喜歡乒乓球和科幻之類的書籍,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動手能力強,是個愛笑的可愛女孩。我們通過與小愷以及小愷媽媽的商討,大致確定了對小愷語文、數學、英語的定量定向輔導,每一天都目標明確,不可或缺。對于我來說,這.是第一次正式作為一位小老師去在學習以及心理方面幫助孩子,心中難免會有些擔心與不適應。但我深知:不懼,展示青年勇氣,不退,彰顯青年擔當。最好的年紀不應碌碌無為,更應埋頭磨礪,在屬于自己的時代和寸金光陰里,大有作為!因此,我暗暗下定決心,要把這次志愿服務做好,不僅是對小愷負責,更是對自己和整個團隊負責。我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世上無難事,但萬事也都不易,只有自己做事認真踏實,不斷克服困難,才會獲得成功。
經過幾天的接觸,我們了解到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小愷不夠專注,也更加貪玩,輔導她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學習以外的事情上。所以在輔導她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習時間持續較短;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不太喜歡寫作業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尊重其天性的基礎上,從她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循序漸進的引導她去改善以上問題,讓她體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真正喜歡學習。
我也發現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溝通方式,詼諧幽默的聊天方式的效果最好,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小愷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也更愿意同我們一起學習。小愷喜歡提出一些奇特的想法與問題,我們也耐心地以我們的理解來給她進行解答,并間接地引導她不要去鉆一些牛角尖,因為這樣會讓她陷入一個矛盾區,不利于她的正常思考。
我們與小愷的關系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由最初的相見之時的尷尬一笑、不知所措到現在的無話不談。我們不僅一起學習,小愷還跟我們分享她的玩具,她的讀物,于是我們還一起做游戲,-起讀感興趣的書。與其說是我們陪伴小愷,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我們彼此的雙向陪伴,我們在給與小愷情感關愛和學業幫助的同時,也收獲了久違的童心與童趣,是小愷幫我找到了最初的自己,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小魔王”,也讓我重拾初心。
本著“讓教育回歸本源,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作業負擔,使學生享受到有質量的教育”,“雙減”政策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我們所進行的”周末小課堂”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對學習的需求,同時縮小了孩子們之間的差距,為促進教育公平貢獻了一份力量,這讓我對此次活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伴是雙向的,收獲是共同的。
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將自己的善意和溫暖傳遞給他人,以回報社會的關愛與栽培,也從這份珍貴的陪伴經歷中收獲自己的那份成長和喜悅。此次活動也讓我意識到這不是個人行動,而是一個集體活動,我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是做任何事必刻從全局出發,充分考慮整個團體的利益,學會團隊合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本次活動以"奉獻愛心,傳播友愛,扶困幫智,創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提高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對困境兒童成長發展與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認知,合力為困境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兒童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
時間:2023-07-16 作者:張張張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