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水,哺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流域,也誕生了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報告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于此,安陽師范學院“尋源之根,探奧黃河”志愿服務隊于2023年7月13日前往三門峽市陜州區電視臺進行實地調研,與當地群眾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宣傳。
7月13日上午9點,“尋源之根,探奧黃河”志愿服務隊開始暑期黃河治理的第九步——走訪三門峽市陜州區廣播電視臺。9點,成員們在會議室集合完畢,由隊長陳茹發表今日任務安排,活動分為上午活動準備工作與下午《黃河女兒》片段演繹兩個部分,希望通過此次演繹來讓更多人加入到保護黃河當中!

9點30分至10點30分,隊長陳茹在會議室以講解PPT的形式為成員進行一次對《黃河女兒》的普及了解,從《黃河女兒》的定義反方面入手,讓成員們充分了解如何才叫做真正的黃河女兒,以及明確黃河女兒的生活區域范圍,為大家詳細介紹豫劇《黃河女兒》,主要講述黃河故事中的豫商精神豫家國大義。陳茹重點介紹近十年來,黃河女兒的典范人物,加強成員們的信息普及,了解黃河女兒人物事跡與突出精神。陳茹提到實踐活動貫徹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明確了“節水優先、空問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活動治理思路。強調團隊實踐活動需要突出黃河生態環境保護與賡續黃河精神的主題思想。

11點,小組成員開始分工,演繹組成員陳茹、崔珂、蘇小璐三人負責主要人物演繹,康佳佳、王奕、周佳藝三人負責演繹片段的旁白與客串人物,并圍讀劇本了解人物情感故事,熟悉演繹片段。幕后組馬曉鈺、王宣潼二人負責前往三門峽市陜州區廣播電視臺進行場地協調使用,檢查場地衛生與設備,與電視臺做好工作交接,布置團隊隊旗。負責安排演繹組妝造室的安排。后期收尾工作由團隊全體成員共同參與。

下午15點至17點于電視臺7樓大演播廳開展黃河女兒演繹。具體由陳茹演繹張愛峽,一位吃苦耐勞的古城村黨支部書記;崔珂演繹韓拾紅,一位年輕有為的回鄉創業大學生;蘇小璐反串男生人物孫志鵬,古城村青年。其余三位康佳佳、王奕、周佳藝分別演繹張詩雨、拾荒劉母、高艷艷等角色。演繹片段為幾位主人公在黃河廊道建設中有關遇到環境保護沖突的高潮片段,能夠集中體現黃河治理與人文生活的關系。

在此次三門峽市陜州區廣播電視臺活動結束后,由負責人陳茹發表今日總結,然后團隊各個成員也都開始了討論,積極發表自己今日的所思所想,發表自己今日演繹的收獲,但無論是什么最終都要落腳到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意識上來,通過演繹的方式來讓更多人了解黃河文化,增強黃河保護意識,從而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