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新生力量,講好蠶桑文化
蠶桑文化是漢文化的原創文化,標志著東亞農耕文明的成熟。中國自古以來號稱“農桑立國”,植桑養蠶在我國古代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占有重大地位,并形成了豐富的蠶桑文化。7月8日早上9點,商學院“發行美好”社會實踐隊抵達湛江省吳川市長岐鎮新聯村新聯億圣蠶桑種養專業合作社,了解并體驗蠶桑文化,傳承蠶桑文化。
蠶絲是世界上最好的紡織原料之一,它絲支纖細,光潔柔軟,耐磨耐拉,富有彈性,而且能夠吸收人體排出的汗濕潮氣。蠶絲能織成輕涼透明的薄紗,也能織成溫厚柔軟的絲絨;能織成華美的錦緞,也能織成素雅的綢絹。自古以來對“蠶”的贊美數不勝數,對“蠶”最早的記錄見于《詩經》,而把“蠶”進行擬人化的比喻最聞名的則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把蠶的執著、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至,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
在新聯村新聯億圣蠶桑種養專業合作社,從選取蠶卵到成蠶,從吐絲到成蛹,再從成品絲到蠶絲被,“絲銀吞吐葉青來,生死為虹獻素材。掛緞披綢誰曉得,辛勞最是致桑栽。”這工藝復雜且極其耗費人力物力,然而正是這嘆為觀止,絲絲入扣的工藝,仍然使蠶桑文化保留著獨特的神秘且高貴的人文色彩。千年蠶桑文化,源于桑,崛于蠶,興起于絲綢。“一帶一路”在新時代的絲綢之路再一次相遇并深度融合,將蠶桑文化以全新面貌姿態面向全世界。
蠶桑既是一份產業也是一項傳統技藝,我們應該要保存并發展下去。然而在經濟發達的今天,蠶桑并不被看好,隨著傳統技藝的流逝,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可惜的。但是“好文化的傳承都在人身上。”“千秋大業,人才為先。”人才是興邦之本,產業振興靠人才,文化復興同樣要靠人才。雖然如今蠶桑產業困難重重,但是悠久的蠶桑歷史、與育蠶有關的習俗、蠶鄉獨特的蠶桑文化已漸漸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領域中,且代代相傳并發揚光大。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蠶桑文化弘揚光大,薪火相傳,煥發光彩。
時間:2023-07-14 作者:敖雅雯 來源:“發行美好”社會實踐隊 關注:
- 互聯網+蠶桑:助力鄉村振興掀起新篇章
- 2023年7月10日早上10點,嶺南師范學院商學院“發行美好”社會實踐隊前往吳川新聯億圣蠶桑種養專業合作社,旨在了解其蠶桑產品,計劃開
- 07-14
- 悠悠花香煥發鄉村新生機
-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百日花正值花季,長岐花海應季綻放,前往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美麗的花海吸引了眾多游客,帶好了
- 07-14
- 小微企業致富道上一路生花
- “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力量。”我國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經濟穩定的重要基礎、穩就業的主力支撐。近年來,出
- 07-14
- 說出實踐故事,唱出“發行美好”
- “從‘寫得像’,到‘寫的是’,再到‘寫得好’,是我們作為新聞組的一員應該有的進步階段。說出我們在三下鄉實踐過程中的故事,唱出屬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