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進行時,實踐探索致富路。2023年7月12日,來自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馬發兵等一干涼山學子在王仁睿副教授的指導下返鄉進行暑期實踐。
衛城鎮大窩村,地處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鹽源縣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與村民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道路和房屋大多在近幾年修建。曾幾何時,大窩村的基礎設施簡陋,村民的日常生活都難以保障。“房屋漏風,下雨爛路”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而現在家家戶戶依托鹽源蘋果、花椒等特色產業,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進一步了解果農的實際情況,團隊成員來到郭朝秀大姐的果園進行實地調研。
據郭大姐介紹,她家的蘋果樹均有20年以上的樹齡,其中還有幾顆50年樹齡的老果樹。盡管大姐管理細致,但腐爛病、花葉病依舊較為嚴重。同時,我們了解到,對于個體農戶來說,在蘋果種植和銷售等環節存在一定困難。例如在蘋果采收旺季工作量大,需要額外雇請工人采收,人力成本高昂;銷售時,個體果農由于家中人員較少,通常選擇與企業對接的形式,惡意壓價的現象普遍。且企業對蘋果大小分級要求嚴格,不收購小于65mm的小果,農戶往往選擇丟棄或賤賣。而對于個體果農來說精力和條件有限,深加工并不現實,收入受到限制。
郭大姐告訴成員們,在黨的領導和政策的幫扶下,她靠自己的雙手供兩個女兒大學畢業,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穩定。現代農機農藝技術的高度發展,讓果農從傳統人工澆水施肥方式轉為了滴灌、噴灌等方式,大大減輕了農戶的勞動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國家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正確引導,落實到普通百姓上就是美好和值得憧憬的生活。
青年人,正如習總書記所言:“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如何通過自己的所學,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真真實實地為自己的家鄉帶來收益,這也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農業是我國的命脈產業,關系到億萬人民的衣食安全和經濟發展。作為新型農科學子,我們將繼續努力,為農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