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經典,發揚革命精神,7月9日上午,音樂學院文藝志愿服務團前往寨溝村尋找抗戰革命老兵,聽他講述過去的故事……
在尋找老兵的途中我們還了解到:早在上世紀大革命時期,黨就在舞鋼市尹集鎮上組織了農運活動。土地革命時期,尹集鎮是鄂豫皖工農紅軍的外延游擊區。抗日戰爭時期,尹集鎮是李先念新四軍五師在豫中開辟的敵后中心根據地,境內發生的《母豬峽戰斗》、《虎頭山戰斗》、《尹集戰斗》共殲滅日偽軍3000多人,在黨史、軍史上有很高的位置。
圖為革命老區大劉莊村 于文池 攝
尋紅色故事
今天,志愿者們前往寨溝村與有70年黨齡的革命老兵張建城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張建城同志與志愿者們探討了他參與革命斗爭的經歷以及他對當代社會的看法。通過與他的交流,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了他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圖為革命老兵張建城 于文池 攝
傳紅色基因
革命老兵張建城抗戰經歷:
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八路軍曾在寨溝村駐扎停留,這里也曾是徐州會戰時期的第三戰線,附近山上還有很多土匪,并且配有土槍,八路軍曾為剿匪一直追蹤到安徽界首,最終全部剿滅。1937年—1943年期間曾有一支由姓余的女司令帶領的地下黨隊伍就駐扎在山上。抗日期間山腳下有一村莊淪陷,直到1948年尹集鎮才全面解放。政府通過發放養老金,低保等政策保障了兩位老人的老年生活。老人的父親16歲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17歲逃出后加入八路軍偵察連隊伍,18歲那年當上偵察連排長,一直當了8年之久。
圖為革命老兵張建城 于文池 攝
通過此次“尋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志愿活動,我們能深切的感受到革命老兵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也對他們的奉獻精神深感敬佩。作為新時代新青年的我們,有責任將這些寶貴的精神傳承下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