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綜合素質教育是學生未來幸福人生的基礎和關鍵。秉持著這一基本理念,達人學社赴株洲市炎陵縣暑期社會實踐團在炎陵縣第一中學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職業生涯規劃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綜合性課程。
一、賡續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
絲竹悠悠,唱不完清詞慢曲;墨香濃濃,描不盡煙波畫船。燦麗絢爛的傳統文化是國人的驕傲、國家的底氣,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傳統的載體,彰顯著民間的集體記憶、生活智慧和禮俗信仰。它們靜靜躺在歷史的百寶箱里,在時光的磨洗下愈發熠熠生輝;它們也散落到廣袤的大地上,成為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節日風俗。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家的藝術實踐能力,感受傳統文化自身獨特的內涵與歷史韻味,更好地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團特別策劃了“非遺進校園”活動,希望借此能向學生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
1.講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民族精神根脈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
“非遺進校園”活動的第一個板塊是給同學們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性介紹。通過幻燈片的展示和實踐團成員的講解,讓同學們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中國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昆曲、中國書法、二十四節氣、香囊、指畫等。
希望能用理論引領實踐,推動實踐,真正以學促用,學以致用。
2.“指尖上的非遺”,領略指尖藝術的魅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指畫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特色是以手代筆,蘸墨作畫。有渾厚樸拙、變化莫測之妙,別有一番奇趣。然而在當代,從事指畫創作的人卻越來越少,這一藝術形式鮮被大眾所熟知,指畫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傳承困境。
“非遺進校園”活動的第二個板塊是指畫校園體驗活動。實踐團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宣傳組準備了指畫創意海報,并在校園公示欄張貼,以吸引同學們積極參與。活動組提前購買了活動所需材料,并做好意外規劃。機動組布置好活動場地,方便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成員們在活動開展前提前熟知流程,為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實踐團成員們希望能扮演文化傳承使者的角色,讓同學們在親身體驗中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用青春傳承古法,用理想承載技藝。
3.手做傳統香囊,邂逅香學浪漫
香囊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
隨身佩帶香囊可幫助“疏風散氣、增強免疫、匡扶正氣、祛邪防病”,既可作配飾又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非遺進校園”活動的第二個板塊是手做香囊活動,手做香囊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簡單介紹香囊的創作背景與寓意作用,讓同學們對香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二個環節進入正式教學制作,先完整播放一遍提前錄制的制做香囊的視頻,再一步步教同學們進行香囊制作;當所有同學都制作好香囊后,進入第三個環節,給同學們及其作品合影留念。
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此次活動用心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體會人民群眾勤勞致富,巧手興業,通過辛勤勞作收獲幸福的美好愿望。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手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校園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提高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傳承是發展的根與莖,發展是傳承的花和果,唯有薪火相傳,才能永保中華文化火種生生不息。希望實踐團“非遺進校園”活動能讓同學們在充實歡樂的體驗中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讓非遺千年傳承,堅定文化自信,彰顯文化魅力。
二、學會
職業選擇是我們一生面臨的重大選擇之一,決定了我們未來事業發展的方向以及所處的社會地位。正如作家畢淑敏所寫的:“一個選擇決定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到達一方土地。一方土地,開始一種生活。一種生活,形成一個命運。”
為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學會自我分析,實踐團成員們特此在各班展開職業生涯探索心理活動輔導課,帶領同學們體驗生涯探索活動,初步思考個人生涯發展與方向。
實踐團成員們綜合分析,細致考量,將主要圍繞自我認、專業認知、職業認知三個方面展開本次職業生涯探索心理活動輔導課。
1.自我認知
認識自己首先從了解自己開始,成員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邀請同學上臺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特點,接著帶領同學們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工具,得出每個學生的個性類型。通過對不同個性類型的介紹,讓同學們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特征,引導同學們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為課堂后續的展開確立出發點。
2.專業認知
由于炎陵一中新高二的同學們剛完成新高考選科,對自身選科組合存在迷茫。成員們就本班選科組合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分析組合學科特點及優劣勢,向同學們介紹可選專業范圍及專業具體學習內容與對應職業,并結合中國教育在線官方數據提供專業優劣分析。建議學生結合自身職業興趣特征,平衡對大學專業的渴求程度與學科弱勢程度之間的矛盾,尋找一個最恰當的點,為同學們未來選擇專業提供參考建議。
3.職業認知
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我們時常面臨著現實與長遠,個人興趣與社會需要,經濟利益與人生理想之間的矛盾與困惑,一步行差踏錯,可能會影響一生。成員們首先向同學們闡明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以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其次,圍繞學生自身內在需求:天賦、興趣、價值,和職業定位:夢想、人格、現實,展開講解。
規劃是職業生涯成功的第一步,希望通過本次課程,讓學生認識自我,發展特長,全面而個性發展,為下一階段學習、工作做好準備,為將來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奠定基礎。
圖為李溢瑩在為同學們介紹職業生涯規劃
三、夯實健康教育,護航青春成長
習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學生擁有健康的生理觀念和心理觀念至關重要。實踐團成員們以課程建設為驅動,時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相關生理健康教育科普,實力夯實心理生理健康教育,以教育之力敲響象牙塔的鐘聲。以對國家和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使命感,以“時時放不下”的責任感,多措并舉促進學生心理生理健康。
圖為李悅在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圖為梁佳潔在為同學們進行HPV科普
努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新時代對教育者所提出的培養要求,思考范圍和前進方向。實踐團希望通過本次開展的多維度綜合性課程,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開闊眼界,提高素質,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