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閆如潔 圖片 黃鑫祥 李木子)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豐富鄉(xiāng)村兒童暑假生活、助力其健康成長,河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的幾位學子主動請纓投入到“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中,組成“愛心助農辦實事,鄉(xiāng)村振興顯擔當”團隊深入鹿邑縣試量鎮(zhèn)馬劉村。
在實踐啟動前一天,團隊成員與村委書記圍繞團隊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展開了一番探討,村委書記高度重視團隊的需求與安排,確定好計劃后向全鎮(zhèn)發(fā)出了支教消息,經父母允許的在家學生擁有報名資格,同時名額限制在20個。為了筑牢防線,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項工作都由村委書記統(tǒng)籌安排并制定好安全預案。村委與團隊齊頭并進,共同揭開了了支教留守兒童的序幕。
在村委書記的通知安排下,團隊建立完善的義務“私塾”制度體系。上午八點半到十一點、下午四點到六點半是團隊的教學時間,鄉(xiāng)村兒童需要由家長送到丁雪燕老師的家,放學時也必須由家長接才能回家,以此確保所有學生的安全。在老師的大院子里,團隊提前布置好了一張2米的大圓桌子,供鄉(xiāng)村兒童們學習使用。團隊成員每個人被分配負責三個學生,主攻英語數(shù)學,教學前先安排入學兒童進行筆試,通過試卷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提供相應的解題技巧來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應知識點。
(圖為上課時的中的場景)
一天的教學充實且快樂,團隊成員們發(fā)現(xiàn)了學弟學妹們的知識漏洞,看到了鄉(xiāng)村兒童們的求知欲。來學習的鄉(xiāng)村兒童們,有的很積極,主動將疑問拋出,團隊成員會將問題拆解成單個知識點,耐心講解到他真正理解并掌握。更多的兒童寡言少語,“埋頭苦干”不愿與外人交流,問題咽在肚子里,臉上的自信也不是很多,當成員們用最親切的話語嘗試與之交流時,他們也只是聲音很小地回復幾個字,交流起來有較大的困難。面對這樣的兒童,團隊成員會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照顧,希望幫助他們打開心扉。
(圖為團隊成員在輔導作業(yè)的場景)
成員們還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兒童們的預習書以及基本資料都未配備,同時由于生活條件、家庭管制等原因,許多兒童也并沒有接觸過網絡學習,很多方面的落后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看到他們的樣子,團隊成員內心多少有些觸動,成員黃鑫祥說:“他們的環(huán)境并不是他們所能抉擇的,他們也想要更好的資源,卻輸在了起跑線上。我們不能給他們與我們同等的生活條件,更不可能夠給予他們光明的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是盡我們最大能力去幫助他們。”不管是學習上、見識上還是思想上,團隊成員都認真細致的向鄉(xiāng)村兒童們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他們更好地了解感受這個世界。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認真教學)
帶隊老師丁雪燕老師分享帶領開展支教的初心:“在我小時候,有不會的題都是靠自己主動挨家挨戶去找村里面出來的第一批大學生。搞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幫助更多的兒童,不管他們以后認識我與否,我只是不希望他們和我小時候一樣!”團隊成員一直將老師的這番言語銘記于心。為了防止這樣的“意難平”延續(xù)一代又一代,他們不怕吃苦、無懼困難,甘于奉獻在義務小私塾中。
學思踐悟,厚植情懷,練就本領。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努力做到不變化、不頹廢、不動搖、不退縮,一以貫之、終生堅守,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
通訊員及聯(lián)系方式:閆如潔 1833611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