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奉獻愛心,希望傳遞鄉村
—長江師范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義務支教活動
通訊員:鄧耀輝
為加強
留守兒童素質培養,進一步開發留守兒童的科技創新意識,豐富留守兒童的假期生活。7月11日上午,長江師范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螢信之家”發展成就觀察團舉行“三下鄉”義務支教活動。
物理實驗小課堂
志愿者徐施微說道:“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能幫助解決、認識生活中很多現象。如霧的形成,雨后彩虹的出現都離不開物理知識。”隨后,志愿者徐施微從瓶子吹氣球實驗和沉浮乒乓球實驗,把同學們引入一個奇妙的物理世界。以物理實驗使其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激發同學們的創新興趣。
音樂教學小課堂
為孩子們講解音樂課的是志愿者李家合。課上,他先向孩子們提問:“你們都知道什么種類的樂器呢?”同學們踴躍回答道:“架子鼓、電子琴、二胡、手風琴”,隨后,他向孩子們介紹起吉他,他結合網絡視頻向孩子們講解了吉他發聲的原理以及如何與其他樂器配合進行演奏。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吉他,他讓孩子們通過撥弦的形式進一步體驗。而后,李家合提議用吉他合奏一曲。歡快的歌聲過后,志愿者張婧悅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手勢舞,所有的孩子都聚精會神的聽著講解。課堂最后,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唱著歌做著手勢舞。“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伴隨著美妙的歌聲課堂進入了尾聲,雖然課堂已經結束,但是孩子們愛國的情懷永遠不變。
體育小課堂
志愿者游丹帶領孩子們進行熱身運動之后,為同學們講解了“貼狗皮膏藥”的游戲規則。游戲過程中,大家積極參與,笑聲連綿不絕,氛圍十分活躍。活動即將結束時,其中一個小朋友輕輕拍了拍志愿者的肩笑著說:“哥哥,我還想和你玩。”這一刻,志愿者感受到支教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孩子們有所收獲,更在于共同成長。
創造多彩、趣味校園,開展特色、幸福教育,大力推進鄉村校園文化建設,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教育先行”的理念,響應鄉村振興。“三下鄉”支教活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個契機。對于孩子們而言,趣味課堂不僅在他們心中留下創新探索的種子,而且有利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