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礙”變“有愛”
據可靠數據顯示,至2022年,我國殘疾人人數已超過85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6.34%,平均每100人中就有6名以上的殘疾人,共涉及2.6億戶。然而,殘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少走上街道,他們大多數時間待在家里,足不出戶。為深入了解殘疾人士的出行情況及其背后原因,關愛殘疾人的身心健康,河南師范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級本科生組成陽光志愿助殘小隊,分為兩組于2023年7月7日、8日兩天在新鄉市公園、商場、路邊街道等地方展開社會調研。
無障礙出行設施的建設,注重的是“從心出發”,切實保障殘障人群的權益。在調查走訪期間,市區周邊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總體較好,但建設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仍然存在無障礙設施功能不完善、覆蓋面不全、管理不到位等情況。
實踐隊在到達目的地后首先對公共場所,如公園,商場等中的無障礙設施及道路情況進行了觀察。大多數公廁均配有無障礙設施與無障礙坡道,洗手池處也設有較矮的無障礙水池,為殘疾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不過公共場所張貼的無障礙標識與數量較少,部分地方雖存在無障礙通道,但并不普及,更多還是以階梯為主,同時,有些公園和商場不允許導盲犬出入,這為殘疾人的出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導致他們無法獨立出行。并且,小組成員還發現,公園中適合殘疾人的娛樂設施也較為匱乏。娛樂設施的匱乏或許會使殘疾人士出現“出門無事可做”的心理,從而導致本就出行不便的他們更加抗拒出門。這一現象也反應出如今社會不僅要關注殘疾人的康復生理需求,也要關注他們的娛樂需求。
(圖為調研小組拍攝的無障礙設施標志)
同時,實踐隊也對街道上的盲道進行了觀察與記錄。經觀察發現,目前盲道較為普及,幾乎所有道路上都已鋪設,但不少盲道卻仍然存在鋪設不連貫不規范、觸點被磨破、磚塊損毀的現象,一些盲道還出現有障礙物,甚至是莫名中斷的情況。同時,盲道被占用的情況仍然突出,大多數盲道都被路邊停放的車輛占用,在人流量較多的超市附近劃定的車輛停放范圍甚至與盲道間無空隙,且部分行人在行走時也會無意識的占用盲道。盲道的占用為殘疾人士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是殘疾人不愿意出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為調研小組拍攝的盲道)
(圖為調研小組調研照片)
此外,居住區的環境也是影響殘疾人出行的另一重大因素。陽光志愿助殘小隊的成員表示,曾經走訪社區殘疾人士的時候,注意到小區大多都是老年人,部分社區由于房屋較老不便改裝,從而無法加裝電梯,這導致社區內的殘疾人士與住層較高的老年人上下樓比較困難,很少外出。
材料溫暖民生,陽光科技助殘。調查結束后,陽光志愿助殘小隊的成員認識到,作為一位材料人,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改善殘疾人士的出行獻出一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呼吁社會關愛殘疾人,在全社會形成愛殘助殘的良好風尚。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高豪婷 王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