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以鄉村的文化優勢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新時代青年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2023年7月8日,邵陽學院文學院赴邵陽市隆回等縣區農村文化振興服務團在隆回縣巖口鎮向家村開展了下鄉實地調研活動。
上午10點30分,調查團到達了向家村服務中心。調查團首先對向家村書記向池喜進行了采訪。原來,以前的向家村是一個特困村,土地貧瘠,水源匱乏,在這里種不出莊稼,加上居民居住不集中,七大“難”的烏云圍繞著向家村莊:住宿難、出行難、用電難、飲水難、穿衣難、上學難、看病難,這個多山少田的村子很難發展起來。但向池喜激動自豪地說道:“向長江是我們向家村的福星,在外創辦了公司掙了錢,卻不忘向家鄉親,立志要幫助家鄉共同富裕,他回來擔任向家村主任的那天,村里的村民自發為向長江舉行歡迎儀式,又敲鑼打鼓,又放炮舞龍,歡喜極了。向長江回來后,秉著一股堅韌的‘愚公精神’,把我們的村子變成了人人口中的‘美麗鄉村’。”

向長江,是以怎樣的“愚公精神”讓落后貧窮的向家村從變成了如今人們向往的美麗鄉村的呢?在向池喜書記那里得知,向長江的引領和資助下,發展的第一步,修建道路。“想脫貧,先修路。”;發展的第二步,修建水利。向家村被贊揚“不靠神仙不靠天,不靠統銷不外遷,自力更生修水利,艱苦奮斗譜新篇!”;發展的第三步,思想建設。向家村的各黨員和各組長去北京、深圳等地參觀學習,學習先進的鄉村發展觀念;發展的第四步,探尋產業發展。向家村最初的發展模式是“南茶北藥”——南邊種油茶,北邊種藥材,但因為土層稀少,油茶和藥材大量枯死,以失敗告終,后來又在江西吉安買下3000多棵板栗樹苗,也以失敗告終,接著,又去買來山東櫻桃,因為氣候較高,櫻桃不能受孕結果,又以失敗告終;發展的第五步,走適合向家村的鄉村發展道路。向家村峰巒疊嶂,碧水如鏡,山水風景格外優美,向家村走上了“旅游+體育”的發展道路,吸引來了眾多游客前來旅游,向家村的村民不再是只會做農活的普通農民,而成為了又工又農的新型農民。譬如,向家村的村民可以去打掃旅游區的衛生,可以去給馬路的綠植修建枝丫,可以開旅游車乘載游客去通往各個景點的旅游區,還可以去招待餐廳當服務員等等,向家村的新型農民——他們既能邊料理家庭農活,又能在向家村旅游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子。下基層秉持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發展理念,在鄉村旅游的發展大潮中,村民能憑借著自己的雙手,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足了,向家村變得越來越美麗。
下午13點30分,我們在向家村解說員的帶領下,來到了向家村村史館。調查團一走進村史館館內,“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的金色大字吸人眼球,調查團跟著解說員的步伐,逐一了解了有關向家村的民間傳說、舊社會農民的艱苦生活、人們的艱苦奮斗歷程、和向長江的返鄉幫扶,振興向家村的過程和戰略,解釋員動情地說道:“向董事長一直把向家村看作成自己的孩子,他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這里了……”
下午15點,調查團來農業科技示范園,在馬師傅帶領下,調查團認識了許多不曾見過的瓜果蔬菜,豐產得美不勝收。其中,辣椒就有好幾個品種,比如羊角椒、旋麗椒、紅線椒、水果辣椒等等,這些辣椒個頭非常大,是一般市場的辣椒的十倍不止,還有一個個圓潤的櫻桃番茄,調查團好奇為什么這里的番茄是橘色的,沒有紅色的番茄,馬師傅欣喜地解釋道:“來咱們示范園采摘瓜果蔬菜的游客太多啦!番茄還沒有等到熟成鮮紅色,就被游客相競采摘完咯。”隨后帶領調查團去觀看黃澄澄的太空南瓜,馬師傅拍拍太空南瓜說:“這些太空南瓜可以長到250斤以上,大多用來裝飾辦公室,很少用來食用。”緊接著,調查團觀看了綠蒼蒼的貝貝南瓜、刺葡萄、葫蘆瓜、水果黃瓜、奶油生菜等等。原來,瓜果蔬菜可以培育得像向家村的這樣個頭大、產量足、色彩艷。

通過本次參觀向家村,調查團深切感受到向家村的巨變,紛紛表示:只有掌握好鄉村振興的密碼,就算是再貧困的鄉村,也能化身一變,成為人人幸福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