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信息學院“智行筑夢“暑期實踐:校企產學共合作 挑花直播忙帶貨
本網訊(通訊員王圣博 潘鑫)“鄂東黃梅有三寶,禪宗戲曲挑花妙”7月9日,信息學院“智行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黃梅縣“梅開二度”國家級創客基地開展了以“非遺文化創新轉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模式研究”為主題的實地調查研究活動。本次活動由學院團委書記季晨昊及帶隊老師潘鑫、張得運組織進行,團隊全體成員參與。
黃梅挑花是黃梅縣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源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無聲的詩歌,立體的中國畫,夢幻的楚辭”。近年來,黃梅縣把非遺保護納入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中,湖北省婦聯“公益木蘭”項目在黃梅縣試點實施“黃梅挑花+”巾幗微工坊,帶動了農村婦女就近就業,讓擁有挑花技藝的農婦實現了“守著娃,挑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的愿望。
“單面走針為挑,起針落針都在一處……”黃梅縣大學生聯合會黨支部書記劉雄向前來學習的同學們介紹道。對于實踐團隊在黃梅當地的調研活動,劉雄代表黃梅縣大學生聯合會表示了極大的歡迎,并給予團隊成員們高度評價和熱情接待。信息學院也與黃梅縣大學生聯合會建立了長期合作,由學院團委書記季晨昊將“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暑期實踐基地”牌授予該地。
“黃梅挑花真讓我刮目相看,之前覺得黃梅挑花不夠新潮,現在通過各種元素的疊加組合,運用在自己的設計里,好看且又有新意。”團隊成員李林昌說道。實踐基地中,團隊成員們在資深繡娘們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黃梅挑花并主動投入到了直播帶貨之中。
“我們民族文化當中一些好的東西,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去保護,是行不通的。一方面要將黃梅挑花的技藝傳承下來,守護住傳統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創新載體,打開市場,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感謝同學們對黃梅挑花的喜愛,我們也很高興能與武科大信息學院建立長期合作。”劉雄說道。
時間:2023-07-09 作者:“智行筑夢”實踐團 來源: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關注:
- 以實踐驗新知,用躬行探未知
- 山東理工大學農工學院重點實踐團隊——“農工先鋒”實踐團,以“興崮振鄉,共約未來”為口號,團隊將以岱崮鎮為例,利用專業知識打造“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