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巧萌)為促進青少年兒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獲得感,培養其認識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加強美育教育,提高文化藝術素養。7月5日,青島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螢火志愿服務團深入城陽區城陽街道陽明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手工風箏制作趣味小課堂。活動開始前團隊成員組織孩子進行簽到并排列座位。在進行課堂熱身、了解基本的課堂紀律后,主講隊員小盧老師用謎語引出課堂內容。從東周春秋到東漢南北朝,從墨翟、魯班到蔡倫,老師采用互動模式講解紙鳶的發展歷史,用圖片讓孩子們直觀感受不同類型風箏的差異。通過課堂提問,從對古人放風箏的思考中引出孩子們對理想的展望,鼓勵孩子們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命運緊緊連結在一起。最后在團隊的組織下,進行紙鳶藝術創作,孩子們將理想繪制在紙鳶上,放飛在空中。

圖為團隊隊員引導孩子進行簽到。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主講老師用課件引入課程。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為防止桌面顏料沾染分發報紙為紙鳶繪畫做準備。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分發紙鳶繪畫所用教具。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團隊隊員對已經回答問題的孩子用貼紙進行課堂激勵。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孩子在紙鳶上書寫自己的理想,團隊成員協助完成。 通訊員 薛如飛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提供幫助。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家長與孩子共同在紙鳶上繪畫。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三位小朋友穿漢服參與活動。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與孩子們結束時的合照。 通訊員 殷彤彤 供圖
責任編輯: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