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學子三下鄉:知心暖心助學 弘揚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育人,潤游埠學子心田。近日,來自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知心筑夢“暑期實踐隊的隊員們,走進游埠鎮中心小學,承擔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職責,與孩子們共覓游埠古韻、巧繪國粹臉譜、相約古法藍染,感受中華千年傳統文化。

“大家認為游埠最出名的特色是什么?”實踐隊隊員從游埠的特色早茶文化切入,引導孩子們聯想自己在游埠的吃穿住行,并在作文紙上寫下自己與游埠的故事。“我最喜歡吃肉沉子!”“雞子粿的做法是先把面團揉成一個圓,然后……”“橫貫鎮內的游埠溪有清代所建的的‘太平橋’‘永安橋’……總稱‘五馬歸槽’,堪稱一絕。”字字筆墨,張張文稿,孩子們書寫下專屬于游埠古鎮的小美好。

千年臉譜,百態人生。在實踐隊隊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巧手繪臉譜,感受戲曲臉譜中的配色美學,藍臉的竇爾敦、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一筆一墨下,孩子們在卡紙上繪制各色臉譜的同時,也學習了歷史文化故事。實踐隊隊員的教學簡單易懂、趣味活潑,與孩子們頻頻互動,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加深了孩子們對國粹藝術獨特文化內涵的了解。

一抹浸染千年的藍,在孩子們手中被賦予五彩童心。實踐隊隊員們帶領孩子們了解扎染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制作方法。在了解制作方法后,孩子們創意發揮,運用橡皮筋扎出形狀多樣的“小疙瘩”。棉布為底,佐以顏料,滴滴浸潤間,傳統文化也已悄然沁進孩子們的心中。一塊自然天成、生動活潑的扎染布,一群渴望傳承傳統文化的孩子們,在這堂扎染課上碰撞出最美的火花,使古老的扎染工藝重新煥發青春。



傳統文化歷久彌新,流傳悠遠,其內涵的精神價值和中華文化將代代相傳。游埠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實踐隊隊員們的指引下,領略千年傳統文化之美,孩子們也將加強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守護者。
作者來源|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余盈盈 馬佳怡
圖片來源|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孫嵐 林春春 樊丁榕 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