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初心留在基層 把價值獻給工作
為了解優秀校友的基層工作實績,感悟鄉村黨建的現狀發展,我跟隨巢湖學院“建功立業在基層,優秀校友實踐團”團隊于7月1日前往宣城市績溪縣華陽鎮進行實地采訪調研活動。
汽車剛駛入績溪,我便被沿路的風景吸引住了。一座座大山深處,點綴著白墻黑瓦的小村莊,在淅淅瀝瀝的煙雨下,呈現一派如詩如畫的水墨江南風光。舉起手機拍攝時不禁感慨,生活在這里的人該有多幸福,也愈發期待與即將受訪的學姐進行暢談交流。
唐丹學姐是巢湖學院2008級文學與傳媒學院廣播與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現任宣城市績溪縣華陽鎮組織委員。
當天晚上,在享受了唐丹學姐為我們安排的豐盛的晚餐之后,我跟隨團隊成員回到酒店,大家一同與學姐進行了親切、深入的交流訪談。
“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基層中去”——這是唐丹學姐對我們本次實踐活動的期待,當然,這也是我們團隊的初衷。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的采訪調研、宣傳報道等方式,將這些扎根在基層,為鄉村人民做實事,為黨建工作做貢獻的優秀校友傳播出去。感悟他們的先進事跡,也是為我們的未來積累經驗。
唐丹學姐在大四畢業后就參加了學校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連續考公考了三年才來到了績溪縣。不論是順應父母的心愿,還是命運陰差陽錯的安排,來到績溪,來到華陽鎮,或許就是她最好的歸宿。在華陽鎮工作的這將近十年里,她曾參與過計劃生育工作、辦公室工作、統治維穩工作,最后成為黨建工作的“一把手”,并在崗持續至今。
她用自己的經歷向我們說明了,有時候陰差陽錯或許就是最好的安排。同時,大學里認真學好的專業課十分重要,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無論在任何崗位,相應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本領都是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人人皆“卷”、行行皆“卷”的時代,無數人選擇了考公、考研的道路,只有在大學期間多學習、多積累、多考證,今后的擇業道路
才會越走越寬敞。談及個人發展,“讀書這條路,只要走到底,那便是最好的一條路。”——唐丹學姐這句話令我感悟頗深。
她還讓我們牢記:學歷和學校不代表一切。巢湖學院雖然是二本,但走出去的人才很多。回想大一剛入學時,我總是時常為高考失利而感到遺憾,為來到這所學校而后悔。其實,真正能夠代表你的,是你的個人能力和努力,與學校無關。和唐丹學姐同批入職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生,也有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可到了工作崗位上,大家又回歸到同一起點。
現代年輕人的職業觀與以往也大不相同,大多數會選擇能“躺平”則“躺平”,而并不會像唐丹學姐那樣,加班時間甚至比人家上班時間還要長。她始終把工作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她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也都體現在她高度的責任心上。從學姐身上,我更加明晰了學習與擇業二者之間的關系,也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希望我們能夠堅定目標,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摒棄雜念,平衡好工作中的心態。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景致,總讓久居都市的人們心向往之。把初心留在基層,將價值獻給工作。多一份責任,多一份關懷,多一份重視,再多一份堅守。(文/張晶晶)
時間:2023-07-05 作者:巢湖學院張晶晶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參觀黃繼光紀念館,傳播紅色精神
- 硝煙滾滾上甘嶺,彈雨轟轟鳴夜空。7月4日,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面面“聚”到實踐團隊走進了德陽中江縣的黃繼光紀念館。團隊在講解員的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