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和發揚中江手工空心掛面這一非遺文化,6月30日,西華大學面面“聚”到三下鄉實踐團來到德陽市中江縣覺慧村。在覺慧村村支部書記鐘金、監督委員會主任李云平和駐村隊長向東的指導和帶領下,對中江手工空心掛面的發展歷史以及制作流程、制作要求、制作技巧等進行了詳細了解和學習。
活動開始前團隊與村書記鐘金關于此次三下鄉流程進行了詳細的交流,鐘書記簡單的介紹了掛面村的發展現狀。此后,監督委員會主任李云平帶領團隊進入覺慧村,向實踐團同學們介紹了中國掛面村的具體發展現狀,并耐心地對同學們答疑解惑。在主任的引薦下,實踐團來到中江掛面陳立亮技藝大師工作室詳細學習手工空心掛面的制作。中江掛面未全手工制作,中江掛面生產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原料、水質、氣候條件和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藝。在工作室制作匠人羅大姐的介紹下,得知每年農歷八月到次年三月是制作中江掛面的絕好時間。在學習中江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流程期間,羅大姐對制作的每一步流程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介紹。中江手工空心掛面的制作過程分為和面、切條、盤條、發酵、上棍、曬面、收面、切面、稱重、包裝等十道工序,此過程在20小時內由人工連貫完成。由于面粉在多次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酵母菌和蜂巢般的氣泡,使面條上布滿微孔,故稱之為中江空心掛面。學習完制作流程后,羅大姐帶領我們參觀了空心掛面的制作場所。此外主任帶領團隊參觀了中江手工空心掛面博物館,了解到了空心掛面的千年發展歷史。實踐團的隊員們對于中江手工掛面的發展歷史和制作流程有了更深刻、熟悉的認識。
實踐團隊員學習手工空心掛面制作過程
實踐團隊員參觀中江手工空心掛面制作場所

羅大姐向實踐團隊員展示制作成果

實踐團隊員與各位領導合照
圖:吳佳隆 楊裕妃
文:向未 楊裕妃
西華大學面面”聚“到實踐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