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關乎民生的大事,水質監測是對其重要的保障。水與環境健康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水質監測不容忽視。為凝聚青年力量,呼吁更多的人關注水質、水資源的保護,安徽師范大學化材學院“伴水而行,凈蕪青淮”赴蕪湖、淮北水質調研團隊于6月27日下午三點前往安徽相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實地調研。
“惠我南黎,水牛奏鳴”——安徽相山國家森林公園被市政府確立為“永久綠地”,地理位置顯著、環境優越,公園內的相山天池碧波蕩漾、魚翔淺底、艇船游弋,符合本團隊調研主題,團隊便將實踐第一站定在此地。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問卷和居民采訪等方式,切實了解淮北市的水資源保護舉措及相應成果。
保護水源,舉措在政府。在走訪過程中,我們幸運的進入相山風景區護林隊總部,隊長同志熱情地為我們進行詳細的介紹和答疑。面對團隊成員提出的“對于淮北水質改善情況的看法”這一問題,李隊長回答:“我也是從小在相山區這邊長大的,小時候就常聽大人說我們這里的水堿性太大,這樣的水喝多了對身體健康不好,因此政府也從很早以前就進行了水質治理,以前出臺過《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主抓工業污染、城市黑臭水體等,到目前治理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你們看就你們進來看到過的這個天池,從1992年始建到現在,仍然非常清澈,沒有任何污染。”此外,李隊長還向我們介紹了政府關于煤礦塌陷區處理的舉措,讓我們切實感受到政府對于水質治理的重視及其做出的努力。
改善水質,政策贏人心。實踐當天,公園的游客們都非常配合我們的采訪,針對問題各抒己見,我們也從他們口中真實了解到大家對于政府舉措的看法。針對“淮北水質治理情況”“政府處理污水的舉措”等問題,隊員們聽到了群眾們不同的聲音——熱心的劉女士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我們這兒的水呀,就是喝多了容易長結石那種,我小的時候就看我家里人天天頭疼生活用水這方面,但是后來政府搞“四水共治”嘛,抓飲用水管理。還進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反正就是慢慢的我們用水什么的是好起來了。”雖然現有政策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但是還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賣冰棍的大爺就提出了自己對政策的期望:“雖然說水源質量什么的上來了,但是我們這兒要是那些塌陷區還好,下雨什么的還可以形成一些湖什么的,但是這市區里吧,只要降水的時候就會淹起來,跟‘江南水鄉’似的,這不就是你們說的什么內澇嘛,你們這些青年大學生能不能幫忙反映一下啊?”采訪過程雖然順利,但是在收集了許多意見看法后,隊員們都感觸頗深,希望能通過此次的調研采訪,一方面向大家展示水質治理的有效舉措,另一方面希望能為群眾反映民聲,讓更多的政策落實,更好地改善水質。
珍惜水源,我們在行動。在采訪過程中,我們遇見了非常可愛的小朋友,由于年紀尚小,他們對家鄉的水質變化不甚了解,但是他們驕傲地告訴我們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有關“保護水資源”的知識,我們的團隊隊長王辰宇還為小朋友們講解了“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小事”來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獲得了小朋友家長的支持與稱贊。此外,在取得往年相山天池水質檢測報告后,我們還對相山天池的水源進行采樣,后續將前往實驗室進行檢測,希望通過與往年數據的對比真實反映水質改善情況。

相山公園是我們團隊實踐的第一站,我們團隊以相山天池為切入點,希望通過此次實踐,傳播環保之風、凝聚環保之力。不論是煤炭開采導致的水污染、工廠生產導致的水污染,還是生活廢水排放導致的水污染,抑或是汛期水質環境的保護,都需要政府重視并采取相應舉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相信并確信在政府主導、群眾配合下定能打好淮北水質保衛戰,淮北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