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7月開始,研究團隊便開展蘇州市吳門橋街道失獨家庭的基線調查與行動研究,通過入戶探訪,對失獨家庭的基本生活、身心、社交等狀況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研究團隊經過探索與商討,決定以小組工作為主要方法,以20名失獨家庭為服務對象,針對失獨家庭心理、身體社交和生命周期四個方面開展小組服務,幫助失獨家庭緩解內心傷痛,走出喪子陰影,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重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活動共計開展了八次。第一次活動,研究團隊成員和社工進行自我介紹,具體講解了此次活動目的、計劃等,并引導服務對象互相認識、熟悉。

第二次活動,通過選擇關鍵詞卡片來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拉近彼此的距離。

第三次是手工活動,制作柿子形狀的香囊,正值秋季,同時也寓意著“萬柿如意”。

第四次活動中設置了外出游玩活動,面向大自然,使服務對象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吐露心聲、增進情感、提升溝通。

第五次活動,列舉一些常見的健康謠言,邀請服務對象進行辨別,增強其對互聯網健康養生謠言的辨別能力,并邀請服務對象互相分享健康養生經驗。同時以問答的形式,幫助失獨家庭厘清相關醫療政策,方便后續就醫看病。
第六次活動設計開展親情故事交流活動,分享自己的親情故事,幫助服務對象看到生活中的關懷,接著帶領服務對象回顧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增強自我滿足感,發現自我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肯定與重視自我。

第七次小組活動中,邀請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為失獨家庭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服務,目的是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撫慰失獨老人的心理傷痛,處理哀傷情緒。
最后,由于疫情原因,團隊成員與服務對象通過視頻通話進行第八次活動。研究團隊回顧先前活動內容,并邀請服務對象分享參與活動的收獲與感想,服務對象表示非常感謝這次活動以及工作人員,讓他們感受到了溫暖,非常的開心與享受。

活動過程中,服務對象在進入小組之前不管在心理上、社交上,還是在生活上、生命周期上都存在著負面的價值,影響著他們的了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更影響了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追求與建構。服務對象在參與了小組服務,經歷了八次小組活動之后,在多個方面都有明顯的改變與進步。通過挖掘服務對象的興趣愛好,有效地開發服務對象的自身優勢,幫助他們撫平內心傷痛,走出喪子之痛的陰影,提升自我,發揮積極作用,豐富精神生活,一步步帶領服務對象走出自我封閉的空間,從而與外界構建聯系,尋找生命的意義,構建新的生活格局。
此次活動深入接觸與觀察失獨家庭,采用小組服務的方式介入失獨家庭,研究團隊尋找到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的新模式:以政府為主導,社工為協同,失獨家庭互助,即通過以政府為主導的支持,幫助失獨家庭改善在經濟、醫療、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社會工作者作為協同者,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將政策要求落到實處,與政府形成聯動,為失獨家庭提供專業服務,發揮自身專業的優勢和力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關懷陪伴失獨家庭,同時呼吁社會大眾積極關注失獨家庭,形成良好的社會支持力量;失獨家庭在情感上互相給予慰藉,彼此給予力量與溫暖;在生活上互幫互助,彼此給予盡可能的幫助,逐漸搭建起一張“互助網絡”,促進彼此的交流與互動,更容易產生共情和同理之心,讓彼此獲得情感、生活等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