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永不褪色 志愿風貌煥然一新
為了弘揚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精神,加強當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激勵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河南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夢朝陽志愿服務團隊于1月25日至2月9日,以“弘揚雷鋒精神,傳承文明火炬”為主題開展活動,團隊成員前往河南南陽、開封、駐馬店等地,進一步學習“堅守崇高理想、秉持人民情懷、踐行奉獻精神、投身民族復興”的思想內涵,并錄制紅色教育專題課程。
團隊成員首先走進了位于河南省南陽市的鄧州編外雷鋒團展覽館。1989年,與雷鋒一起入伍的560名鄧州籍復員回鄉(xiāng)戰(zhàn)士自發(fā)成立了"學雷鋒指導委員會",為鄧州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雷鋒、認識雷鋒、走近雷鋒的橋梁,群眾親切的稱他們?yōu)?quot;編外雷鋒團",該展覽館也就由此而來。在展覽館門前的雷鋒廣場上,“雷鋒的戰(zhàn)友”雕像巍然矗立。展覽館整體外形像一艘揚帆遠航的巨輪,展覽館上方的紅旗造型是目前世界建筑中最大的旗幟造型。展覽館正面是一顆紅色的大五角星和四顆小五角星,代表著“編外雷鋒團”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走來,從雷鋒身邊走來,也將永遠在學雷鋒的道路上走下去。走進展覽館,館內將圖片與實物相結合,充分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xiàn)了雷鋒戰(zhàn)友與雷鋒一起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生動展示了鄧州560名雷鋒戰(zhàn)友回到故鄉(xiāng)后,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矢志不渝傳播、踐行雷鋒精神的感人事跡。


同時,另一分隊前往河南省駐馬店市,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革命事跡在那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楊靖宇戰(zhàn)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輝煌的一生。他率領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林海雪原的艱苦環(huán)境中與日寇血戰(zhàn),為全民抗戰(zhàn)取得了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功績。他以草根棉絮充饑,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氣概,更在億萬人民心中樹起不朽的豐碑。在楊靖宇的革命道路中,他用鐵一般的身軀為人民筑起了安全防線,使人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利益至上的舍己為人精神。


河南省蘭考縣原縣委書記焦裕祿用他短暫的一生扎根于人民群眾,造福于千家萬戶,而焦裕祿紀念館則記錄了他這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精神是全身心匍匐數(shù)百日、造福幾代人的現(xiàn)實豐碑,體現(xiàn)了“當時身在”與“浩氣今存”的辯證關系,更是為官“俯身甘為百姓牛”的真實寫照,可謂凝聚民心的定磐石。將焦裕祿精神作為當前黨的建設和干部教育的生命線工程,有助于在新時代凈化干部隊伍、匯聚磅礴偉力。焦裕祿精神閃耀著共產黨人的璀璨光芒,這光芒指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群眾同在,擔當最難使命”的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幾十年來,雷鋒精神猶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燈塔,不斷放射出奪目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今天,我們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也要把雷鋒精神播撒在祖國大地上,弘揚無私奉獻、團結互助的理念。感召青少年自覺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使青少年以雷鋒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