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紀念館之旅,感悟偉大的紅色革命精神
寒假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因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寒假社會實踐的機會,我們選擇了黨史學習教育這一主題,以大別山歷史革命紀念館作為實踐地點,進行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安徽最西邊,皖西,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們共同了解了皖西紅軍的故事,同時也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偉大之處,紀念園門口的108位浮雕,定格了他們的光輝風采,凝固了他們不朽的崢嶸歲月。大別山的光彩凝聚在歷史長河中,匯聚在你我的心上。
1月11日上午,我們在隊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大別山歷史革命紀念館。在紀念館門口有一塊偌大的雕像,巍然矗立,像是無數革命英雄者們的靈魂俯視著大地,上面鐫刻著108位將軍的名字及其雕像。鮮紅的石碑代表著的是革命英雄者們為革命事業所流下的鮮血,館內分“輝煌歷史、將軍搖籃、浩氣長存、紅韻流長”4大版塊和“名人薈萃、星火燎原、紅旗飄揚、抗日烽火、千里躍進、將軍風采、浩氣長存、紅韻流長”8個單元,以皖西革命史、皖西籍著名烈士事跡和皖西籍108位開國將軍事跡等為主要內容,記錄了從最初的建立黨小組、民主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到建國后的重要革命歷史。
而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工農紅軍的革命旗幟,是那么的鮮紅,那么的奪目,鐮刀和錘子共同構筑了這支軍隊的靈魂,人們都說只要一支軍隊的旗幟沒有倒,那么這支軍隊就還存在,它是一個軍隊的靈魂。繼續往里走,館內呈現出單薄的衣物,落后的武器,還有磨損嚴重的生活用具,這些都是他們頑強抗爭的見證。與此同時,還有擺放著各種書籍的展示臺,由此可見,在當時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仍然沒有放棄學習,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欽佩,
剛剛踏出紀念館,寒風依然微弱了許多,心中卻很是火熱,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中皖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館內展出的著名烈士犧牲時年紀幾乎都是三十歲以下,年輕的戰士們勇敢戰斗,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甘于奉獻。布滿血跡的衣物,不怎么先進的武器,艱苦卓絕的作戰環境......這一切都在我們心中引起極大的震撼。
在本次參觀紀念館后,我們也做了相關的問卷調查,調查了大學生對于相關革命老區的了解以及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革命前輩的付出,以及我們應該做的努力。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應該忘記英雄,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銘記歷史。我們了解學習傳承紅色文化,不能只有大無畏的精神,還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紅色文化的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
憶往昔崢嶸歲月,通過此次活動,激發了我們發出骨子里的民族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牢記革命烈士遺愿,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為之終生奮斗!
時間:2023-02-01 作者:許可 來源: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關注:
- 走進臨朐縣隱士村:柿子紅,腰包鼓
- 寒假,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以“耕地林果化”為主題在山東青島、煙臺、濰坊等部分地區展開相關實踐
-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