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童”行,川農學子打造小學趣味課堂
為響應“知識反哺”的號召,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1月9日至15日,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童心守護團”前往郫都區北部新城學校,結合放開后的防控形式,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途徑為一年級學生們進行科學、健康知識科普,用實際行動走進小學,助力教育的開花結果。
“為什么水星上沒有水?”“外星人可能住在哪里?”團隊成員江雨晴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有趣而親切的天文科普課。瑰麗的星云照片令人心生向往,動畫演示又用簡單詼諧的語言解說了星球的形成過程,小小的課堂為孩子們打開了通往無限廣闊的宇宙的大門,激發小學生對天文科學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他們認識自然、親近自然。
在自然科普之外,團隊又開展了安全教育課程。廖靜薇、羅丞楊兩位同學通過趣味問答、游戲互動等多種形式普及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識,孩子們紛紛舉手搶答,課堂氛圍活躍。楊奕同學則構造了種種校園情境,用一個個具體場景和事例提醒孩子們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也要注意人身安全,使安全意識扎根在小學生心中。
理論知識授課結束后,手工制作課讓孩子們興致高漲。團隊準備了充足的手工材料,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盡情動手,揮灑自己的想象力。所有作品都由孩子們自行保留作為紀念,課堂上的歡笑和充滿童趣的手工作品也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課程結束時,許多孩子顯得意猶未盡。
為了本次科普課堂的順利進行,團隊精心準備良久。隊長吳宇雪提前多日聯系新城學校的老師,考慮到仍不可忽視的防疫安全,最終定下了部分隊員前往學校親身互動、部分隊員通過騰訊會議授課的線上線下結合形式。授課時間則定在每天下午上課前的“午課”自由時間,避免打亂對日常教學工作的安排。負責講課的幾位“老師”也都精心備課,從收集資料、制作課件到規劃課堂流程,每個環節都力求嚴謹而不失趣味。
“我們講課的對象是一年級的孩子,不能像平時在學校做演示一樣,擺出很多文字和數據。”一位隊員分享思路道,“我們希望用親切、風趣的語言來講解知識,讓孩子們能在快樂中學到一些課本外的東西。當然,在通俗化、口語化的過程中也不能丟了課堂重點。”
川農學子持續把理論學習融入鮮活實踐,讓學生將知識和愛心傳遞,以教育回饋教育,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時間:2023-01-16 作者:卓立 來源:四川農業大學 關注:
- 青鳥展翅 扶搖職上線上宣講會順利召開
- 為了加強“青鳥計劃”的宣傳力度,普及關于“青鳥計劃”的相關信息,2023年1月10日,護理與康復學院“青鳥展翅,扶搖職上”社會實踐
-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