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同時也強調“要注重學習科學技術,用知識托起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然需要科技創新的推動。為探索新時代科技賦能下的特色農業發展狀況,2022年12月18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到壽光市田柳鎮崔家莊村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了解,壽光市作為我國著名的“蔬菜之鄉”蔬菜種植面積70萬畝,總產30億公斤。現有冬暖式大棚20萬個,拱棚5萬個。近年來,壽光菜農不斷引進各類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并且積極在壽光及其周邊地區推廣,為我國蔬菜農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為田柳鎮蔬菜大棚外景(通訊員丁曉宇供圖)
根據當地菜農描述,現在的大棚棚內面積增大,并且在科技的加持下開啟了“云”棚時代,棚內安裝了一些機械化的設備,如水肥一體化機器、卷簾機、放風機等,這些設備與村民的手機相連,菜農們只需要打開手機上的智慧農業APP就可以知道大棚內現在的的溫度以及氧氣濃度等信息,他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掌控大棚蔬菜的種植。這些智能化的產品使當地蔬菜大棚自動化生產的程度更高、也極大減少了勞動量,讓辛苦勞作種大棚變成了過去式,現在的菜農們也更愿意將“種棚”戲稱為“玩棚”。

圖為當地菜農向實踐隊員展示智慧化種植(通訊員丁曉宇供圖)
同時實踐隊員在考察中還了解到,壽光蔬菜種植不僅在種植方式上有科技的加持,在育種育苗方面也獲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據了解,壽光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聚焦培育壯大蔬菜種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圍繞種子“卡脖子”技術難題,做大做強蔬菜研發產業鏈,在創新科研平臺建設、加快科技項目實施、加大科技人才引育上持續發力,賦能蔬菜產業發展發展。最終也研發出了眾多蔬菜新品種,例如“中農62號”“中農72號”“中農脆玉3號”等黃瓜新品種以及“中甘26”“中甘56”等甘藍品種,并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圖為實踐隊員在菜農帶領下參觀當地大棚(通訊員丁曉宇供圖)
在科技的加持下,壽光的蔬菜品質好,產量大,無公害,因而“壽光蔬菜”也成功注冊地理標志集體商標。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分中心落戶壽光市,先后與京東物流、阿里巴巴、正大集團卜蜂國際供應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品牌效益逐漸顯現,拓寬了菜農們的銷售渠道,讓菜農們的錢袋子也更鼓了起來。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當地蔬菜購銷公司(通訊員丁曉宇供圖)
鄉村振興是一個偉大的課題,它是脫貧攻堅的升級版,其成功與否更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壽光菜民通過科技賦能蔬菜種植,創新發展技術,樹立大局觀念,積極推廣新產品和新技術,艱苦奮斗,相信最終定會奪取鄉村振興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