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工學子三下鄉:共創碧水藍天
為探究江蘇河湖長制推廣成效,掌握水資源治理現狀,并將河湖長制的治理經驗創新性的運用到黃海濕地的保護措施中,團隊在暑期開展“三下鄉”活動,對當地的河湖治理情況、河長制推廣成效以及黃海濕地的水環境現狀進行調研。團隊在考慮到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僅要求每個成員在居住地周圍的河流處進行調研。由于團隊成員居住在江蘇不同省份,擴大了調研范圍,使調研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調研過程的主要活動是對周邊小區居民以及河湖邊散步、釣魚的游客進行采訪,了解他們對河流水質的發展狀況及評價,并以線上線下廣泛發放調研問卷的形式,了解居民對河長制了解情況和河長制推行成效。有效回收的調查問卷的對象大多為學生,少部分為工作人群和退休人員,通過調研和回收的問卷可以看出,居民大多對河長制了解較少甚至不了解,大多數居民在為河長制推行措施中提出改進建議時,認為政府應該提高居民參與度。但與此同時,絕大部分居民肯定了河長制的治理成效,認為河流的水質以及河流環境逐漸變好,原來河流周圍的垃圾、水藻等雜物嚴重污染水環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散步時的感受,現在圍繞河流的垃圾都被清理干凈了,河水也逐漸清澈,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到河邊散步。
針對居民提出的參與度問題,小組成員到河流邊進行實地訪談。經過調研可以發現,針對不同社會層級的群體,所接受的信息渠道方式大有不同。學生由于學業壓力很少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所接收的信息大多是通過學校講座、志愿者宣傳或是廣告、標識牌或傳單宣傳。而在街邊擺攤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大多都將精力放在生活、工作和家庭上,而短暫的娛樂時間只能夠通過短視頻這樣便捷的形式放松。而在公司辦公的職場人員常有充足的空閑時間看新聞和報紙。而實際上河長制目前的推行方式僅有設立標志牌和志愿者活動兩種形式,方式過于單一,沒有跟上人們的生活形式轉變,因此大多數人都不能很好的了解知曉河長制,更不用說參與了。
同時團隊成員發現最具有宣傳力度的志愿者活動宣傳其中的組織形式并不完善,通過所提供的報名步驟進行報名提交之后,往往就了無音訊,并聯系不到相關人員詢問。這說明志愿者活動形式并沒有很好的面向大眾,與公眾缺少連接口。
現在的水生態文明已經有明顯的改觀,河長制的治理機制也逐漸完善,但河長制并沒有完全走入大眾的視野,現在的河長制缺少與公眾生活的同步。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將宣傳出口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每個地區制作當地河湖特色的河長制宣傳片,通過短視頻平臺以及各大視頻網站進行宣傳,擴大影響力。并改善志愿者組織活動,設立志愿者報名資訊平臺,對初次報名參加志愿者活動的人進行引導和幫助,此外還可以對志愿者進行福利發放,從而起到進一步的吸引和宣傳作用。
在這次調研過程當中,小組成員雖然都不在一個城市,但在線上大家也積極交流、相互配合,最終也完成了一次比較完美的調研,更能深刻體會到了小組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對每個成員的配合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也得到有利的提升。團隊在掌握水環境現狀的同時,也走進生活,了解到了不同層次人民的生活現狀,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體驗,同時小組成員也深刻體會到了人民參與水環境治理的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環境需要大家的團結合作,共同守護。
時間:2022-09-13 作者:葉靜雯 來源:“黃海韻,鹽工情”社會實踐團 關注:
- 創新傳播路徑 傳承紅色文化
- 本報訊(郭雨露)近日,山東科技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王騰曦、鄭培棟等同學以山東科技大學等山東省高校為調研對象,開展了“科技賦能
- 09-13
- 鹽工學子三下鄉:共創碧水藍天
- 為探究江蘇河湖長制推廣成效,掌握水資源治理現狀,并將河湖長制的治理經驗創新性的運用到黃海濕地的保護措施中,團隊在暑期開展“三下
-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