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7月25日,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團赴寧波海頭村實地考察當地部分標志性區域,對其誕生和發展之路進行了深入了解。
菊花田里的致富密碼——菊花產業園 2015年,村黨支部在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組織相關人員遠赴開封、南京等地實地學習考察菊花產業。歸來后,在鎮黨委和縣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村集體討論決定與3名黨員簽訂菊花培育合同,利用村內農業低產區的主地,先行先試,共同嘗試培育菊花,并在當年取得試種成功。2016年,村集體擴大種養規模,陸續引進40余種兼具觀賞性和食用性的菊花苗,分發給承包農戶種養、成功培育菊花盆栽20余萬盆,在此基礎上,舉辦了首屆“清風菊韻·人文海頭”菊花文化節,吸引游客3萬余人次,直接經濟收益150余萬元。2017年,海頭菊花基地將啟動精品化建設、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功能、形成包括菊文化展示區、休閑娛樂區、餐飲服務區、管理服務區、山體公園區等在內的生態菊花主題公園,打造菊文化產業特色村、助推“兩美”寧海建設。
以花為媒,借花發展。近年來,海頭村積極發展菊花產業,打造花海經濟,帶動村莊全面發展。除了引種大麗菊外,今年海頭村還將在基地里種植月季等花卉品種,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打造賞花勝地。據了解,預計整個大麗菊基地將于今年4月全部完工,屆時這個集娛樂、休閑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花卉休閑基地將成為市民游玩的又一處美麗景點。
實踐團的隊員們在考察過程中深刻理會到海頭村菊花產業園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被如此美麗的景色折服。

圖為實踐隊員拍攝的菊花產業園照片。
興農惠民——石埠岙坑山塘工程 石埠岙坑山塘始建于1962年,整治完成時間為2013年6月,石埠岙坑山塘位于力洋鎮的海頭村,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23km2,主流長度3.04km,總庫容7.73萬 m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供水的山塘。最大壩高5.45m,總庫容7.73萬m³,屬Ⅵ等山(1)型工程。主壩壩頂寬3.8m,主壩長32.70m,壩頂高程13.75m。
石埠岙坑山塘的建立,進一步夯實了興農惠民水利基礎,為百姓引來“幸福水”,促進海頭村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全力推進“水美鄉村”建設。在全力保障防洪能力達標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生態景觀需求,生態景觀化打造,修建涼亭、步道等,依水生景、因水而興,成為該地每年“菊花節”的打卡地之一,每年吸引近10萬名游客紛至沓來,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
實踐隊員們在觀賞石埠岙坑山塘時深刻體會到了工程的浩大和前輩們卓越的智慧。

圖為石埠岙坑山塘照片。
基層黨組織引領海頭蝶變 海頭村有如今的變化,基層黨組織起到了關鍵作用。據海頭村“第一書記”呂鵬介紹,自從今年派駐到村后,他覺得海頭正在全力打造市級特色村,全村黨員群眾都熱情高漲,同時該村又是寧波市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基地,所以,他就向力洋鎮黨委提出了要創建黨建精品村,打造“立足力洋、面向全縣”的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的思路,并心中規劃了“點、線、面”的藍圖,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黨建館。
海頭村緊緊圍繞鎮黨建中心工作,立足本村實際,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根本,整合本村黨建資源優勢,創新學習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激發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熱情,打造開放式黨組織生活基地,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海頭村黨建組織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勇于創新和實踐的能力在實踐隊員們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他們在日后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影響。

圖為黨建章程照片。

圖為實踐隊員在大坪山崗四角亭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