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冠縣曲藝文化
2022年7月24日,儒風齊韻社會實踐團隊員前往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圖書館進行資料搜集,并及時召開線下會議和線上會議與社會實踐團隊的其他成員加深對“亂彈”的了解和認識,大家都收獲頗多。
根據線下實踐隊員在聊城市冠縣圖書館搜集的資料得知,我們團隊所研究的“亂彈”中的“野莊亂彈”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冠縣民間戲曲中的“野莊、馬固、馬寨、申尹莊、田莊亂彈”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冠縣著名的民間藝術,“亂彈”在聊城市冠縣地方戲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資料記載,聊城冠縣icon的“亂彈”濫觴于明清時期。據傳北方的“亂彈”腔首先興起于臨清一帶的地方聲腔,明清以來臨清作為運河的重要碼頭之一,常有南來北往的各種戲班駐留,其中尤其以隨徽商北上之戲班影響較著,通過長期融匯交流,形成了獨立的劇種,是為“亂彈”。清朝道光年間以前,“亂彈”尚未分東路西路。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破臨清州icon,臨清梨園舊伶多散居鄉間。從道光末年(1850年前后)到同治七年(1868年),山東一帶連年戰亂(太平軍北伐icon、捻軍icon的抗清斗爭),“亂彈”班的演出地帶便向直隸順德府(今河北邢臺)一帶推移,并在這一帶扎下根基;從道光末年至同治七年的約20年間,流行在當時河北境內的“亂彈”成為“西路亂彈”,流行在當時山東境內的“亂彈”發展演變為“東路亂彈”,一直傳承到今,二者均常作為花船、竹馬等民間藝術演出的伴唱。
通過查閱冠縣圖書館中相關資料, 實踐團隊成員得知在1921年——1925年東路亂彈的一代名伶張慶峰、宋長嶺、李九娥等先后到冠縣轄區內的陳辛莊、野莊開辦3次科班,培養出盛利、陳雙印、何嶺、趙發方等一批著名演員,從此亂彈開始在縣內廣泛流傳,野莊、陳辛莊、申尹莊、馬寨、馬固、馬宋店、相里、東呂莊、連寨等村莊的亂彈均較為出名,常演的經典劇目有《全忠孝》、《海石玉》、《李淵辭朝》、《崇禎吊死煤山》等。
通過與當地藝人和相關工作人員交談,隊員們發現,進入21世紀后,縣內的“亂彈”演唱活動基本停止,演員老化嚴重,該劇種瀕臨滅絕。2008年,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開始后,甘官屯鄉野莊亂彈被列入重點保護項目,部分老藝人堅持在農村紅白喜事上演唱,但未能登臺表演,令人感到惋惜。
通過查閱資料,實踐團隊成員對聊城冠縣亂彈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作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冠縣的“亂彈”藝術在新時代仍有著寶貴的價值。團隊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再進一步保護與發展中,冠縣的“亂彈”文化將在未來得到更好的傳承以及發揚光大。
時間:2022-09-02 作者:楊麗軍 來源:隊員查閱冠縣縣志與實踐采訪調查所得 關注:
- 尋訪冠縣曲藝文化
- 為了能夠達到深入探索冠縣曲藝文化和發揚冠縣地方非遺劇種的文化魅力,2022年7月25日,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儒韻齊風,匠心故里
- 09-02
- 星火課堂實踐團具體事宜安排會
- 為確定“三下鄉”具體工作事宜安排,確保活動順利開展,星火課堂實踐團于6月17日下午三點在博學樓505教室召開星火課堂實踐團具體事宜安
- 09-02
- 星火課堂實踐團檔案整理會
- 為整理星火課堂實踐團個人檔案和準備教學檔案,以保證后續活動順利開展。星火課堂實踐團于6月19日下午在博學樓109教室開展檔案整理會,
- 09-02
- 星火課堂走進五星村之素質拓展活動
- 為促進五星村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幫助推進鄉村素質教育,星火課堂實踐團在五星村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于6月23日在五星村開展素質拓展活
- 09-02
- 星火課堂走進五星村之鄉鎮青少年訪談
- 為促進鄉村發展,關愛鄉鎮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推動鄉村教育改革發展,星火課堂實踐團在五星村村委會的領導下于6月24日在柘皋鎮五星村
- 09-02
- 星火課堂走進五星村之折紙活動
- 為貫徹黨的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五星村村委會的領導下,星火課堂實踐團
-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