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育善魂,觜參寶地誕人杰河北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出不平凡的風土人情,8月31日,西北工業大學“持先行思想,尋強國足跡”實踐隊隊員偶遇參與公益活動的市民并對其進行采訪。在去往承德的路上,面對隊員無法進站的窘境,車站工作人員鼎力相助,感動著實踐隊員。隨后隊員們
在承德雙橋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采訪退伍軍人陳子勝先生,體會中國軍事力量的騰躍與強大并由此堅定西工大青年人的航空報國志向。
平凡鑄就偉大,小善匯聚江河
在唐山市街頭準備離去時,隊員們注意到有唐山市民在主動清理街道。經過簡單的采訪,隊員們了解到她們之中絕大多數人是教師,是在集體外出進行公益活動。天氣濕熱,汗水滾落,她們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直起腰擦擦汗,繼續清掃——整整一條街都是這樣的景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震撼和感動。
唐山的街道并不如很多經濟發達城市那般干凈,這也和唐山市長期的工業發展和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離不開干系。但是,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唐山市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困擾人民生活的“霧霾”也已經許久沒有出現。市民們也自發地利用空閑時間打掃街道,點滴之間彰顯文明之風。
懷愛民之心,辦利民之事
在唐山北站,因進站過于匆忙,有位隊員不慎將身份證掉入閘機當中。焦急萬分之際,車站的工作人員出現,使勁渾身解數只為從那方狹小的細縫中取出身份證。歷經足足半個小時,用上了剪刀、小刀、水果刀,工作人員扶著早已酸痛不已的腰站起來,含笑把身份證遞給那位隊員,沒有半分怨言,只有滿滿的溫情,以及在聽到道謝后簡單的一句話——“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不論是他們,還是她們,都平凡而偉大,都可愛、可親、可敬,是英雄的人民。
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孕育著平凡而偉大的英雄的人民,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匯聚起歷史的長河,
托舉起祖國的建設和民族的希望。
入軍隨戰鷹心搏云天,退伍入育人身已天年實踐隊前往承德市雙橋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采訪退伍軍人陳子勝先生。在到達退役軍人事務局后,實踐隊隊長姬旭陽向退役軍人陳先生獻花以示敬意。
陳子勝先生,退役前服役于中國空軍,于1984開始服役,歷經23年軍旅生涯后于2007年12月退役。他退役后自主擇業,回到家鄉承德市,在騰飛中等專業學校講授機械、汽車專業方面的課程。
在與陳先生的交流中,實踐隊隊員們了解到:經過在第一航空技術專科學校三年的學習后,陳先生進入空軍24師服役,擔任特設師的職位。日常,他主要承擔儀器養護、故障預防等一系列的地勤工作。飛機的構造很復雜,所以要求機務兵有著極高的專業知識,在長達23年的時間里,他雖然從未翱翔藍天,但是卻保證了每一位飛行員的安全,為每一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富國與強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柱。在陳先生服役期間,中國剛剛步入改革開放,國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空軍的發展較為緩慢。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雖然空軍發揚“人窮志不窮”的精神堅持戰備,但戰機及配套設備仍難以得到跨越式提升,陳先生在他的整個服役期間一直與殲-6打交道。盡管陳先生的服役期未處在中國空軍飛速發展的階段,但如今整個國家航空領域的騰飛仍令他心潮澎湃。因此,一個國家想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就必須首先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富國才能強軍!
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陳前輩的諄諄教誨讓隊員們明白,正是因為有他們這些頂梁柱般的人,國家軍隊才能強盛至此。自鴉片戰爭一百七十多年以來,正是一代代人的無私奉獻與持續奮斗,才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尊嚴是用鐵拳打出來的,和平是用鮮血換回來的。正是因為有人民解放軍在萬家燈火之時的默默守護,中華民族才能有今日的發展與強盛,中華民族之命運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句歌詞是這樣說的——“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用青春戍衛和平,用血肉鑄就忠誠,完美詮釋為國為民、執著堅守、勇于奮斗、甘于奉獻的中國精神,他們是國家棟梁、是民族脊梁!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在此,實踐隊對每一位軍人及其家屬、退伍軍人及其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他們為祖國國防事業做出的貢獻。作為西工大青年,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這一代人必將跟隨先輩的腳步,秉承航空報國之志,將西工大“公誠勇毅”的校訓牢刻于心。縱使前方道阻且長,我們仍會繼續走好我們自己的漫漫長征路,用我們的行動將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文/張藝凡 丁澤琛 袁暢
圖片/丁澤琛 張藝凡 攸遠 張嘉琛
審核人/劉海涌 徐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