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儀器學院推普實踐活動紀實:實地參觀探祠風,深入走訪知功難,推普助力鄉村振興
此日上午,團隊成員通過發放問卷、采訪的方式對祁門縣箬坑鄉居民進行了走訪調查。實踐團成員詢問了村民們普通話的使用情況,了解到居民間交流以方言為主,存在當地方言晦澀難懂,與外地游客交流不暢的問題;詢問了村民生活方面的基本情況,了解到了當地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平日務農,村里年輕勞動力流失、老齡化嚴重等問題;詢問了當地學校教育情況,了解到鄉鎮沒有中小學校,師資配備不足等問題。這一調查走訪使得實踐團成員對當地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業情況、普通話普及率、學校教育資源配置等情況有了更為真實的了解。
在葉正初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隊驅車趕往當地傳統村落上下汪村,參觀調研了汪村現存的古建筑和古戲臺。隊員們來到了工農紅軍北上抗日舊址——汪氏宗祠,參觀了解到了當地宗族文化與孝道文化。祠堂外墻上的習總書記語錄:"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昭示著汪村深厚的紅色文化基底,也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去學習并發揚紅色精神和文化。團隊成員陸續走訪了惟一堂,汪子嚴木牌坊,百年古樹等,從葉老師的介紹中了解到了存在于這個古老村落的名家故事,感受到了汪村深厚的文化積淀。
在深入調研了汪村現存的古建筑后,團隊成員楊曉婷敏銳地察覺到,古老村落里的傳統文化非常有魅力,如果能更深入發掘其中文化,當地的文旅產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晚上,實踐團再次就有關問題對葉正初老師進行了采訪并得到了葉老師的耐心解答。葉老師向我們表示:把文旅融合做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要突出文化特色走新路,還需要打消村民間的隔閡,把全村人民團結在一起。同時葉老師還對實踐團隊的實踐活動給予了肯定,他認為通過推廣普通話不僅有利于目連戲的宣傳與傳承,同時還可以加強村子與外界的聯系,讓外面的新思想加入村子里,提高全民素質,把文旅融合之路走出去,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
經過此次對葉正初老師的訪談,實踐團成員更深切感受到了鄉村振興之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難與無奈。葉老師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想法,卻沒有一個辦法。”鄉村振興之路上涌現出了很多建議和策略,但有時候這些“一千個想法”卻仍無法解決一個問題。鄉村振興路上仍存在的諸多問題將推動著實踐團成員繼續探索,為鄉村振興尋找新出路。采訪最后,團隊成員為葉老師送上感謝信,感謝葉老師一路的招待和照顧,并與葉老師一起拍照留念。
自此,“徽風戲韻”推普實踐團赴黃山市祁門縣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告一段落,實踐團成員深切感受到了黃山市祁門縣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調查了當地普通話的推廣使用情況以及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對鄉村振興的發展可行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勢必為鄉村振興與鄉村語言文化資源建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時間:2022-08-29 作者:楊曉婷 王誼聯 楊晨瑞 來源:“徽風戲韻”推普實踐團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