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徐婧)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志愿服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連接不同文明的重要紐帶,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倡導文明出行,營造文明交通氛圍,江蘇科技大學理學院2022105011團支部利用暑期時間在團隊家鄉地開展公益服務志愿活動,組織學生通過志愿服務等方式在農村、社區以及青年之家、四點半課堂等基層一線場所,開展扶貧濟困、扶弱助殘、敬老愛老、生態環保、課業輔導、服務群眾等工作,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郭俊豪同學在本次暑期期間,參加了社區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希望能為國家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戶地給社區及街道家庭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告訴他們疫情期間減少出門注意防護自身,同時也參與了排查返鄉及流動人員的相關工作。在社區里利用空閑時間用喇叭為大家宣傳防控知識,在核酸檢測點運送醫療物質和為醫護人員送午餐等,在大商場的志愿者活動中,幫助商場監控客人的體溫以確保環境的相對安全。
李佳芪同學積極開展相關活動,深入當地基層前線,了解當地扶貧政策,切實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真正把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做出了成效。李佳芪同學經過此次的實踐活動,也是感觸頗深,她感嘆道:“經過這段時間的鍛煉,我更加確定努力的方向,堅定了服務的信心和決心,懂得了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將來還要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用自我的實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建設和諧完美的社會出一份力,盡一份心。”
劉仙良同學前往于都縣志愿服務協會,參與了關愛兒童的志愿服務,幫助了許多兒童,給他們送上了溫暖,給予了他們陪伴,并且無償為許多孩童進行了課業的輔導,這也是一種服務群眾的優良表現。同時他還前往一處人民英雄紀念碑,緬懷英雄先烈。先烈們崇高的奉獻精神,就像這座塔碑永遠地屹立在此地,鼓舞著人們為國家、為社會積極奉獻,更為新一代青年起到榜樣作用,而本次志愿活動的初心也正是奉獻社會,奉獻國家。
短暫的暑假即將過去,快樂的時光彌足珍貴,但那短暫的經歷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這短短幾天的社會實踐有汗水、有歡笑、更有收獲,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讓我們有機會到社會的大課堂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干,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
“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主人公”,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經歷了十多年的書面知識教育,但往往缺乏社會實踐的經驗,在人際交往和自我認識等方面也有著明顯的不足。雖然都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但是和外面社會相比還是有些不同的。實踐團將在后期的實踐中繼續積累經驗,改進不足,不斷進步,讓更多人真實感受到文明和諧的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理學院 徐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