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創造明天。為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為接過鄉村振興的接力棒做好準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成都理工大學產業技術學院“愛予星辰”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以“發展成就觀察,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于7月12日奔赴宜賓市敘州區柏溪街道喜龍村開展了為期14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切實了解了喜龍村精準扶貧方略下的歷史成就以及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發展現狀,為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有序推進“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貢獻青年力量。
“兩委”帶領村民共同打造幸福鄉村新樣板走進柏溪街道喜龍村,映入眼簾的便是錯落有致的小樓、漫山遍野的茵紅李、郁郁蔥蔥的草葉林木、五彩斑斕的七彩山雞,宛若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喜龍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村民委員會主任、支部書記宋雙和進行訪談交流。在村支書的介紹下,團隊成員了解到當地以種植茵紅李、塔羅科血橙為主,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并結合發展近郊旅游、研學旅游等。村書記強調實施道路全面硬化,積極推進改廚改廁,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實施宜居家園建設行動。利用村規民約、評選“美麗家園示范戶”等獎勵激勵機制,更好地建設幸福喜龍。村主任講道:“我們必須要發揮好村支部的戰斗壁壘作用和黨員的帶頭作用,做好村內黨組織建設工作、思想建設工作等。在新的征程上繼續努力奮進,引領村民繼續做好全國鄉村治理的先進典范。”

圖為“愛予星辰”實踐團隊走訪調研喜龍村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
村民講述脫貧攻堅故事在結束對村委的調研之后,實踐團隊還走訪了村內美麗家園示范戶、殘疾家庭、貧困家庭等近二十戶家庭,采用嘮家常的方式,與村民們輕松愉快的交流。從最美家園示范戶中我們了解到:當年喜龍村名為宰龍村,是附近有名的貧困村——道路凹凸不平、房屋還是土坯房、村內荒山一片。喜龍村如今的輝煌成就源自于一代代喜龍村人不懈努力奮斗的結果,更離不開國家精準扶貧這一真正惠民利民的政策。在精準扶貧這一政策加持下,喜龍村得到了政府1500萬元的經濟支持,實現了道路全面硬化、房屋重修重建等基礎設施的改善。此外,自喜龍村成為特色水果茵紅李的發源地以來,不少人選擇返鄉就業,更是為喜龍村的更新發展提供新鮮活力。現如今,喜龍村在吸引大量社會組織、高校等進行合作,利用外部資源轉化為喜龍村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向著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不斷邁進。

圖為“愛予星辰”實踐團隊與喜龍村美麗家園示范戶家庭合影留念
賡續紅色血脈,慰問退伍老兵調研之余,實踐團隊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為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增強退役軍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和榮譽感,展開一系列慰問退役軍人的活動,用心聆聽老人們的戰爭故事,感受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的艱辛以及先輩們舍我其誰的精神。團隊成員首先為參會的近30名退役軍人播放電影《建軍大業》。放映結束后,曾親身參加自衛反擊戰的羅爺爺表示:當看到共產黨不畏艱難、奮起反抗的畫面時,腦海中不禁浮現當年一身戎裝、拼戰沙場的情形。在返鄉投身喜龍村建設的十幾年中,這種理想信念從未磨滅。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提升優待證的優待成色,讓退役軍人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在電影放映間歇,團隊采訪了喜龍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的負責人。

圖為“愛予星辰”實踐團隊與退役軍人合照
本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團隊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健全鄉村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同時真正做到了在實踐中提升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綜合素質,練就服務地方經濟的青春本領,在祖國的大地上書寫自己火熱的青春,繼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