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介紹
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始終把“尊老”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的同學們組建了“智慧助老”社會實踐團隊,旨在幫助老人跨越科技的鴻溝,在如今發達的社會不掉隊。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能讓社會能夠更加關注身邊的老人,多關心老人們的精神需求,共同幫助這些老人適應新時代的智慧生活。
實踐過程
6月30日,“智慧助老”團隊來到浙江紹興魯迅故里開展了智慧助老志愿服務工作。在志愿活動中,我們團隊隊員主要負責接待魯迅故里的老年游客、解決他們進入故居時健康碼等問題。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老人對智能手機的使用不熟練,導致在掃碼預約時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來填寫信息,部分老人的信息無法自己填寫而需要我們志愿者幫助其完成預約。
還有部分老人沒有智能手機,他們的手機仍然是落后的老年機,不具備掃碼功能,導致這些老人由于無法預約而不能參觀游覽。團隊成員與這些老人交流時得知,在智能手機未普及時,他們來此地參觀只需要一張票證,如今想要再次參觀對他們來說卻是十分困難。老人們言語間不僅透露出對新時代科技迅速發展的驚嘆,還有自己無法適應當今智慧生活的煩惱。
團隊希望可以借助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了解老人團體對現如今的智慧生活的適應情況,為團隊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方向。同時,也期待此次的活動可以引起景區對老人需求的關注,優化預約與審核流程,為那些無法適應科技迅速發展的老人建立額外的通道。
實踐感悟
尊老敬老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愈發豐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部分中年一代工作日益繁忙,無暇顧及身邊父母。部分老人與時代存在脫節,因為不熟悉智能手機的使用,在生活中諸多方面都存在不便。我們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和青年志愿者便很有義務擔負起這個責任。
--------張遜 在這次引導游客預約參觀魯迅故居的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部分老人對智能手機的不適應,因此我們在志愿活動中耐心地為老人解答預約過程中的疑惑,盡管不停的講解讓嗓子疲憊,但看到老人的笑容,我們感到此次活動充滿意義。
--------陸禹涵
撰稿|馮翀 裴天佑
攝影|莫文凱
責任編輯|朱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