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尋綠踐行”實踐調研團-四川劍門關調研“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踏著尋綠的腳步,2022年08月21日,山東大學“尋綠踐行”調研團來到了到四川廣元劍閣5A級風景區——劍門關。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千米處,劍門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因其獨特環境和氣候,這里孕育了各種珍稀植物,包括古柏、劍閣柏木、銀杏、白皮松、天師栗、香樟、飛蛾樹、紅豆木及劍門蘭花等。由于我已有多年未來過此地,不知其環境變化如何,也未曾了解過它的過去,因此,我選擇在這里進行本次“尋綠踐行”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8月20日上午8:30,我乘大巴車來到劍閣縣,與約好的景區管委會人員王老師進行了關于劍門關過去環境情況的訪問。
經了解,在2007年,劍門關還未被評為5A級景區之前,這里的污水處理的極不妥善。“一條溪溝順著108國道從劍門關鎮方向蜿蜒而來,溝里的水已成墨綠色,陣陣腥臭令人作嘔。”這是當時的環境描述。據王老師介紹,劍門關鎮是個三四千人的場鎮,生活污水幾乎沒怎么處理就排到了溪溝中,劍門關鎮總長近3公里的污水溝長期以來成為困擾游客的老大難問題。后來經過大力治理,劍門關污水四溢的惡劣環境在當年內得到了改觀。
8月20日上午十點,我走訪了幾戶當地人家,了解到,在今年上半年,劍溪河存在雜草叢生、建筑垃圾堵塞河道的安全隱患問題,如不處理將會嚴重影響集鎮5000余戶居民和游客安全度汛,相關部門在檢查到情況后,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全面清理劍溪河,清出雜草、枯枝、建筑垃圾,消除了河道泄洪安全隱患。
8月20日午飯后,我買好門票,步入關內,準備再次領略劍門關的險要。望著橫插于兩側陡崖上的古柏,“猿猱欲度愁攀援”一句不禁浮想于腦海,“其險也如此”,吾遠道之人來環境調研哉。在游覽了小半個景區后,我深切體會到這里比以往更有文化味兒了:劍門關景區在多個點位打造了古風拍照場景和網紅打卡裝置,將“琴、棋、詩、酒”等國風文化元素貫穿整個景區,豐富了游客文化互動體驗,并啟動了環境氛圍布置、標識系統提升、經營鋪亭改造、特色旅游廁所等專項提升,也能感受到現在的劍門關融合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游客也因此年輕人偏多。

下午四點,在劍門關的小穿洞這里,我隨機對幾名游客就目前劍門關環境狀況進行了采訪。

這里就僅對采訪結果進行總結:自從四川2008年5·12地震后,劍門關的環境遭受到較大影響,但好在相關部門的及時檢查、調整和創新,劍門山植被得到了較大保護的同時,劍門關“驚、險、雄、難”也更具特色。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經過了2020年的考驗,游客的精神素質也逐步提升,當看到這樣的險關,游客也不忍心亂扔垃圾玷污了這里的奇景,更愿意在欣賞她的魅力的同時守護她的美麗。

“尋綠踐行”社會實踐總結:在經過了走訪調研、實地體會和游客采訪后,一方面我贊嘆于相關部門對環境整治的效率與決心,另一方面也感嘆于現今大部分游客的游覽素質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我也由此體會到“尋綠踐行”的深層次含義。“尋綠”與其說是尋找大自然中的綠,不如說是尋找人們心中那份對大自然中的綠的喜愛與尊重,是否尚存。“踐行”是我們的實際行動,是我們愿意主動擔負起對綠色的守護的責任,把這綠水青山完好的傳承給我們的下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