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血染雨花臺,后人唱響忠魂曲7月9日,實踐小組成員來到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參觀學習。
從1927到1949年這短短二十多年間,雨花臺變成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約有近十萬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革命的志士、愛國人士在此被殺害,曾經的這里是人間地獄,撒滿了烈士們的鮮血。
在雨花臺視察時,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評價到:“在一場場血與火的淬煉中,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在雨花臺慨然赴死,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圖片z.jpg)

團隊成員走過
北殉難處烈士雕像。群像由赭色花崗石砌成,由黨的工作者、知識分子、工人、農民、戰士、學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組成,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和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革命斗爭的頑強精神。

國民黨一步一步壓縮著共產黨的生存環境,先輩們急需一次變革來改變現狀,來扭轉局勢,來為未來的可能性搏取一絲生機。
生死攸關存亡際,轉折之城迎曙光接下來我們去到了
轉折之城—遵義。

遵義會址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這也是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唯一的題字。
正門上的“慎篤”,代表著謹慎不茍而又篤定前行,這正是對于老一輩共產黨人的真實寫照,彰顯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大門另一面的“慰廬”二字與之相呼應。
在會址與紀念館的中間,是一塊刻著《七律·長征》的碑石,彰顯了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氣吞山河的英雄壯舉,是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的壯麗史詩。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歷史已經證明,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后,共產黨先輩們開始修養生息,并堅持與國民黨的對峙,然而,另一股勢力盯上了中華這片沃土——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侵華戰爭,帶來了一場又一場令世界震驚的暴行。
三十萬冤魂述國恥,漂浮燭光寄哀思“泣鬼驚神,金陵館,冤魂長嘯。
曾向晚、彩云追日,血紅殘照。”

這是南京大屠殺的真實寫照。三十萬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逝,帶著絕望與痛苦,永遠地沉睡在了冰冷的地下與長江之中。7月14日,實踐小組成員來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參觀學習。在本次參觀學習中,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了南京大屠殺是烙印在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上永遠無法抹去傷痕。

史料陳列廳內,滿壁密密麻麻的遇難者名單,數量之大,難以盡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
遇難者300000”,不僅僅是一個數字,還是一位位曾經鮮活的生命!
緬懷,是為了更加堅定地銘記;銘記,是為了更加義無反顧地前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帶著歷史的期許和歷史責任,南航學子應該運用所學,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
歷遙遙革命路,煉錚錚鋼鐵骨“紅色”是血的顏色,曾經,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熱血,鋪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如今,“紅色”更加象征著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生命密碼,蘊涵著我們黨的信仰、宗旨和追求。學習紅色精神,追尋紅色記憶是最好的傳承。團隊在紅色根據地走過,緬懷著革命先烈曾經的血與淚。我們生于不同的年代,但是,我們都有相同的夢,那是一個國富民強、和平安康的中國夢。我們相信,革命事業必定薪火相傳、血脈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