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將京杭大運河列為重點發展的內河航運主干線之一。改革開放后,運河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運河不僅承擔了繁忙的運輸重任,同時還發揮著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種綜合效益。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刻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感悟時代脈搏,賡續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自動化專業第三黨支部3組實踐隊追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足跡,于2022年8月20日來到江蘇省揚州市古運河、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進行實地尋訪調研。
調研走訪,悟精神內涵
在實地調研開始之前,我們廣泛查詢資料,了解習總書記關于保護大運河的重要指示并探索其精神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11月13日在江蘇省揚州市考察調研。他先后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江都水利樞紐,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建設和江都水利樞紐運行等情況。
2022年8月20日,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在騰訊會議進行了全體線上學習,通過四個問題“為什么到這來?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有什么影響?”向實踐隊員們進行科普,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的重要指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重要地點,深入學習相關講話精神,深度研學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的精神要義,充分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世界胸懷和歷史擔當,為正式的實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實地考察,鑄文化氣魄
追尋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我們來到江蘇省揚州市古運河、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參觀大運河現狀,探索大運河古今,感受大運河魅力。
揚州市運河三灣風景區是揚州公園體系建設中的五大核心公園之一,也是揚州十大生態中心之一,位于揚州市南部中心區域。景區是以三灣公園為核心,古運河為軸線,兩大文化古剎(高旻寺和文峰寺)為端點,深挖運河文化,精心靜心打造的城市公園。
在三灣風景區,實踐隊員們深刻學習了大運河的歷史沿革: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隋煬帝楊廣在邗溝的基礎上開挖南北大運河。如今的大運河,在2014年6月22日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邗溝,1400多年前的南北運河大部分吻合,揚州市區的運河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三灣蜿蜒狹長的水道是歷代文人墨客、富商高僧進入揚州的主要水路。明萬歷25年(公元1597年),揚州知府郭光為解決漕運交通的問題,把原有的100多米長河道,改彎后變成了1.7公里,形成運河三灣。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們還了解到許多大運河建設過程中前輩們艱苦奮斗的故事,給予了后人極大的精神鼓舞。
在大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實踐隊員們還詳細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
從2014年開始,揚州市按照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理念,對古運河三灣段開展了河道疏浚、駁岸改造等工程。經過三年多的治理,2017年9月,運河三灣全新亮相,昔日臭氣熏天“雜亂地”搖身一變,成為風景秀麗的生態文化公園,并對市民、游客免費開放。
環保宣傳,共創美好運河
參觀完運河三灣風景區之后,實踐隊員們沒有選擇結束這次實踐活動,而是選擇繼續留在大運河周邊城鎮,向運河沿線民眾宣傳運河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并沿途采訪當地居民。通過與當地的居民的交流,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了大運河在揚州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們從這條文化長河中得到的啟迪。“揚州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我想每個揚州人都珍惜尊敬著大運河。”面對實踐隊員的提問,當地居民這樣說道,“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大運河作為一筆寶貴的遺產,作為古代通商的關鍵紐帶,以及它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歷史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它。”
經過本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充分認識到:作為新時代新青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擁有保護、傳承、傳播的意識,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青年力量。并且堅定文化自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守護千年運河文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青春之我,共同譜寫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