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賡續紅色血脈,緬懷先烈豐功偉業,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懷,暑假我們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成立了“紅色之路我來行”志愿團隊前往各自家鄉進行活動。我來到了中共鴨蘭村支部舊址陳列館尋訪革命事跡,追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輩,傳承紅色精神。
走近舊址,最先看到的是六位革命先輩們魁梧挺拔的雕像,他們站立在烈日之下,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先輩們勇往直前的銳氣,正是這令人敬佩的銳氣點燃了鴨蘭村這片土地上的革命星火,給鴨蘭村帶來了曙光。
圖為陳列館外浮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方欣欣 攝
在陳列館內,陳列著中國共產黨員先輩們為共產黨和人民所做的英雄事跡與有關物品,館內還有蠟像和圖例,這些更加方便了我們的參觀和體悟。櫥窗里陳列著先輩們當年使用過的生活用品、武器以及家書,雖然因為歲月的變遷而銹跡斑斑,但它們是當時紅色歲月的真實見證,它們讓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在當時艱難環境下仍然為了新中國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
圖為革命先輩有關物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方欣欣 攝
在展廳中我還看到了黨支部為了中國的革命與解放,向人民介紹工農革命的大好形勢,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號召大家要團結起來參加農民協會,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和反動勢力作斗爭。這不禁讓我感慨當時環境的艱苦,先輩們冒著危險,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做出努力,為中國共產黨事業的犧牲與奉獻。這些的種種事跡,以及革命先輩們堅韌的優秀品質,都讓我感受到了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偉大的愛國情懷。
圖為革命先輩事跡蠟像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方欣欣 攝
來到二樓,我被一處蠟像所吸引,它生動地還原了當時鴨蘭村黨員在馬九成家召開黨員大會的情景,這個會議在馬東林的主持下,見證了鴨蘭村黨支部誕生的光輝時刻。當時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影響,黨的工作在那段時間極難展開。面對嚴峻形勢,杭州黨組織轉入地下,積極開辟農村革命陣地。正是馬東林、馬國華等共產黨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忠誠,才推動成立了杭縣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鴨蘭薪火,代代相傳”,這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先輩們給后輩們的叮嚀與囑托,我們要傳承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也要像先輩們一樣堅定理想信念,并把他們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圖為馬九成家召開黨員大會的情景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方欣欣 攝
我在鴨蘭村中也了解到,近些年來村中的黨支部舊址進行了翻新,對一些臟亂差的地方進行了整改,朝著美麗鄉村、數字鄉村等建設目標穩步推進,鴨蘭村的村貌也變得越來越好,游客和研學團體也越來越多,帶動了鴨蘭村的經濟發展,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這也是先輩們想看到的,讓村民們過上幸福的好日子,讓鴨蘭村變得越來越好,把紅色精神發揚下去。
鴨蘭村支部的誕生、發展、壯大的曲折過程,見證了杭顯黨的基層組織初期發展的光輝歷史,展示了廣大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頑強不息的斗爭精神,今天薪火相傳的故事仍在繼續,紅色基因已融入鴨蘭人民血脈,一代代鴨蘭黨員群眾用行動守護初心和誓言,用行動踐行使命和擔當。 他們是時代的英雄,因為心中的信念和責任,擔起了身上的重擔,為了人民的幸福和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先輩們的故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百年間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曲折艱難,先輩們的前仆后繼,讓我更加堅定了自身共產主義信仰,矢志不渝堅持黨的領導。
圖為中共鴨蘭村支部舊址陳列館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方欣欣 攝
青山不老,綠水無憂。在參觀鴨蘭村陳列館的這一天,我了解了很多中國共產黨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正是先輩們的艱苦奮斗,才換來了我們現在祖國的安寧與太平。沒有他們的艱苦奉獻,我們的祖國也不會繁榮昌盛;沒有他們的英勇獻身,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鑄就了祖國的輝煌,建造了美好家園,迎來盛世好時光。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沒有戰爭和炮火,但是我們仍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擔起時代的重擔,為了心中的信念與肩上的責任,在各自的崗位上閃閃發光,為祖國社會做出貢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這次的紅色實踐活動,讓我重溫了紅色記憶,使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的教育。中國共產黨先輩們的事跡令我們敬畏,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更要展現出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以史為鑒,以人為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