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唐山之都,找尋工業之根8月18日西北工業大學“持先行思想,尋強國足跡”實踐隊隊員前往參觀中國工業博物館、漢斯昆德故居博物館與開灤博物館,找尋唐山這座新中國工業之城的發展歷史,體悟中國工業化進程。
桃李芬芳滿園香——在平凡中孕育偉大實踐隊率先到達中國(唐山)工業博物館。
唐山——一座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重煥生機的工業重鎮,一座幾乎被大地震抹平而又重新崛起的城市,當之無愧地扛起“
中國現代工業先鋒”的大旗。
在博物館,隊員們了解到唐山工業從開始到現如今的發展過程。在工業逐漸強盛的過程中,
廣大工人的作用不可忽視,也許他們的每一份能量都微不足道,但是匯聚到一起的千千萬萬的能量,終成為了工業發展中一輪璀璨的太陽,將工業發展的道路照亮。

參觀博物館時,實踐隊隊員們采訪到一位老爺爺。采訪中得知這位老爺爺曾經也是這座城市的建設者,他在講述當年的故事時,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充滿干勁與激情的歲月。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將自己的青春與激情奉獻給了這片土地,才有了這所城市的繁華,鑄就了這座城市的靈魂。
無論何時,建造一座富饒、繁華的城市,都少不了這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他們在為這座城市進步而不斷努力,為推動這座城市而不懈奮斗。正是他們,
托舉起了這座城、這個民族。他們名不見傳,但不可或缺,或許他們塵滿面、也或許是鬢如霜,但他們一定會自豪,因為打造這座城市的繁華的那些人中,有過他們。
心念兩廠工業興,闌珊燈火欲曉時隨后實踐隊員們參觀了漢斯·昆德故居博物館。
說起唐山的工業發展,漢斯·昆德是關鍵詞之一,他對中國水泥工業有“起死回生”和“失而復得”兩次再造之功。因此,漢斯·昆德博士被稱為“中國洋灰技術的創始人”。 如今漢斯別墅在歷經百年之后,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午后陽光穿過樹枝灑進回廊里,總給人一種恍惚感,仿佛置身在百年前。屋內的擺設與博士生前一樣,就連墻上的壁紙花紋都幾乎和當年照片上的一致;寫字桌上攤開的雜志也是百年前的德文讀物,像是主人剛剛讀完離開的樣子。
故居門口佇立著的灰白兩色的豐碑標識是漢斯·昆德博士功績的體現,灰色代表水泥,白色代表陶瓷,寓意著他為中國的水泥和陶瓷產業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是唐山這座“中國近代工業搖籃”之城不該忘卻的紀念。他對唐山工業發展的貢獻我們不會忘記,他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百年開灤鑄根基,礦業唐山今猶興下午,隊員們前往開灤博物館進行實踐學習。
開灤博物館坐落在有著130年歷史、具有
“中國第一佳礦”美譽的開灤唐山礦區內,是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標志性建筑,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大型國企博物館。
當先行實踐隊踏入開灤博物館,迎面而來便是序廳主題雕像——《礦魂》,反映了百年開灤、中國煤礦工人的縮影。

開灤博物館將跨越三個世紀的礦業史詩分成五個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一座煤礦
托舉起兩座城市”展示了唐山因煤興市、秦皇島因煤建港的歷史。開灤煤礦是中國最早的機器采礦業,是中國早期工業化的起點,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支撐起了唐山、秦皇島兩座城市的工業經濟,是其工業發展的搖籃。
開灤更有很多英雄故事。毛澤東曾贊譽開灤人“他們特別能戰斗”。無論在血與火的歲月,還是在凱歌行進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年代,開灤人忘我奮爭的精神,響遏風云,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奇跡。
在這里,隊員們回眸一百多年來中國煤炭工業的崛起與艱辛、發展與影榮,領略中國近代工業遺產的風采,感受幾代煤礦人采掘光明的情懷,追思悠長的瑰麗奇絕煤炭文化。
先行實踐隊成員們認識到,煤礦工業正是曾經唐山以及秦皇島經濟飛速發展的根本。一個開灤煤礦,便
托舉起了兩座城市,推動著兩座城市以及舊中國開啟現代化的步伐,邁向未來。唐山這座工業化的英雄城市,正是在百年開灤煤礦的
托舉下孕育新生,未來必然也會更顯光輝!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文案:王淼 攸遠 張嘉琛
圖片:呂宗奇
審核人:劉海涌 徐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