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患更愈其癥,濃濃關懷暖人心
2022年7月5日,為踐行對阿爾茲海默癥更深刻的調研,進一步了解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日常生活,山東大學仁醫起航社會實踐隊成員前往歷城區創意園,和基愛社工老師共同制定阿爾茨海默癥老人陪護調查問卷表格。阿爾茲海默癥不僅使得老年人的認知存有障礙,更使一個家庭深陷其苦,唯有對老人照護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方可共同探索科技助老路徑。
問卷的調查對象主要有認知癥老人及其家屬,從了解患病老人的身體情況、自理狀況,再到傾聽家屬照護的方式以及困難,實踐隊成員和社工老師共同期望從資料中得知認知癥老人的照護現狀與困難,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幫助。阿爾茲海默癥的一大特點是不可逆轉,并且一旦進入全面癡呆,患者不僅生活質量低下,也會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因此早期預防與治療尤為重要,通過合理飲食、腦部鍛煉、正常社交、適度運動及保持良好心態等都可以降低老年癡呆的風險。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不僅了解了阿爾茲海默癥老人們的生活起居和基本情況,同時也積極向患者家屬宣傳和普及阿爾茲海默癥的相關知識,用我們所學和所能,來幫助其更好地知悉和照顧患者。
最后,實踐隊成員還采訪了認知癥老人的陪護者,記錄下了他們的相關經歷。認知癥老人的腦中像是有一塊橡皮擦,擦去了關于身邊人的記憶,忘掉了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而他們的家屬,也承受被遺忘的痛苦和親人可能走失受傷的風險。
其中一位認知障礙的老人——馬爺爺,一位曾經的軍人,也成為了阿爾茨海默病受害者。過去心平氣和、溫文爾雅的他變得偏執、易怒,常常忘記一些東西,且逐漸失去了自主生活能力。在重重抉擇下,一家人決定親自看護馬爺爺。
在記憶被時間偷走的過程中,失去很痛苦,但是在對這段搖搖欲墜的感情橋中,家人名為“陪伴”與“愛”的重建,讓當下變成永恒。實踐隊與其進行溝通后,也得知自身肩負的責任,其實是能從醫學的角度提供專業的建議,使其在這段不易之路上少走一些彎路,在抵達前得以更好地陪伴對方。
時間:2022-08-20 作者:仁醫起航 來源:仁醫起航社會實踐隊 關注:
- 人物專訪——張黃鎮團委書記馬歡
- 天剛剛放晴,太陽自云后探頭,泄了一片華光,和和暖暖,撒在兩旁街道的屋頂磚墻上。伴著涼爽微風,我們來到張黃鎮進行走訪調研,考察當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