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老年人的現實需求,既考驗社會治理智慧,也體現著社會的溫度。為了解社會民生,江蘇科技大學理學院“聚焦社會民生·關愛高齡人群”深藍筑夢實踐團于七月上旬赴家鄉開展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
一、交流座談
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美好家園。銅山鄉生態資源良好,二十年來,在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銅山鄉大力發展旅游業,走出了一條特色小康路。7月13日志愿團成員助力鄉村振興走深走實,共同攜手服務鄉村振興。實踐團成員在認知鄉村時,特別針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鄉村發展狀況進行了交流座談。實踐團成員走進村委會閱覽室,感受銅山鄉歷史文化,實踐過程中,謝天賜同學代表實踐團表示會努力講好鄉村振興故事,貢獻青春力量。
二、志愿服務
為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志愿團于7月14日開展“情駐桑榆,愛暖空巢”活動。通過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講解防范電信詐騙的知識、一起和老人學習健康養生操以及開展“情暖桑榆,愛心助老”文藝演出等,給老人送去關愛和溫暖,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老人的敬愛與孝心。
此外,志愿者們調查家鄉精準扶貧情況,對大部分人一些家庭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比如老百姓對精準脫貧政策的看法、幫扶政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當地產業發展狀況、基礎設施現狀以及采訪菜市場物價等關乎民生民計的大事,為普通百姓帶去來自青年志愿者的溫暖與關懷,為社會文明和諧的風氣建設帶去來自青年志愿者的一份力量。
三、課題調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夢,生態夢是中國夢宏大詩篇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14日實踐團成員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赴家鄉開展課題調研。觀察家鄉現在的生態環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特別是廠礦企業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情況,記錄各村莊有較大污染的養殖場,并觀察有無處理設施,同時對當地的大氣和水污染狀況展開調查。走訪多個村莊,并記錄有無具體垃圾處理流程。如垃圾焚燒站、固定的垃圾投放點。
四、崗位體驗
了解社會,接觸社會,適應社會,才能在將來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不同的崗位帶給我們不同的收獲,不同的職業教給我們不同的精神堅守、擔當、自強不息奉獻、嚴謹、堅持不懈。7月12日至7月14日,實踐團成員走進社區,尋找不同崗位進行崗位體驗,并與團隊其他成員交流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活動是拓展學生素質的有效形式和渠道。在實踐中通過各種形式服務活動,實踐團成員既磨練了意志,鍛煉了能力,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上社會崗位,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社會實踐己經結束,但社會實踐給學生帶來的巨大影響卻是深遠的。我們能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上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檢驗知識,鍛煉能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廣闊的社會,還有許多未開拓的領域等待著年輕的學生們,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我們所擁有的理論知識、創新意識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學生的風采!
(理學院 謝天賜 梁宸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