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共找尋,革命精神留心中
5月25日至6月17日,實踐活動開展前,團隊全體成員和指導教師充分溝通、交流,探討實踐活動主題、目的、意義和具體內容,認真撰寫實踐活動申報表、策劃書、安全預案與責任書,明確了團隊各成員責任、分工,確定了以永遠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主題,以來安縣各紀念館為實踐地,以實地調研與我黨紅色精神相結合的實踐內容。
2022年6月18日,我們來到了來安縣半塔鎮,下車時便發現了這里的與眾不同,到處都是革命先烈的雕像,遠遠便發現一道碑門,上面寫著四個紅色大字,紅色半塔,看到這一幕,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泛起了激動,隨著更加深入,我們在里面發現了許多工作單位,本想進去查看一番,但是由于沒有引薦信,保安將我們攔在了外面,我們又往前走了一段距離,便發現了皖東烈士陵園,我們在門口拍完照便向里面走去,里面十分干凈,看不見一點兒垃圾,我們在里面看見了新四軍第二師紀念館,半塔革命紀念館劉少奇在皖東,皖東革命紀念館,館里面有著機槍殘骸,手榴彈殘骸,作戰地圖,石碑,最令我們感嘆的是他們那惡劣的生存環境,望著他們那布滿彈孔的帽子,還有那四面凹陷的鐵鍋,我們團隊每個人都不禁感嘆,這是何等的崇高,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夠將敵人打退,考察紀念館陳列的一些珍貴文獻、歷史資料和考察館內收藏的一些物件設施,以及烈士陵園和半塔保衛戰舊址,讓我們再一次回顧中國青年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我們偉大祖國燦爛美好的未來,更加透徹地理解了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促使我們小分隊重溫理想、堅定信念、增長才干,緬懷革命先烈,不忘國家發展之難,激勵我們每一個人繼承光榮傳統,沿先輩足跡不斷前進,以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為己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青春和力量。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能讓這些革命革命烈士心寒。
2022年6月19日,我們在來安縣以問卷調查形式,調查來安縣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情況、當地紅色文化的發展情況等等,問卷采取抽樣形式,涉及到不同的年齡段,確保調查數據的普遍性與真實性,收集問卷進行研究,對問卷進行研究,這其中我們也遇到過一些尷尬瞬間,有一些人并不會接受調研,而且還會把我們講一頓,還有就是一些老人,他們把我們團隊當成騙子,也不配合,但是我們并不服,隨著我們的不懈努力,最終還是完成了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之上,我們團隊還結合來安縣當今社會面貌,分析紅色文化的存在給來安縣帶來的文化底蘊,以及對來安縣人們思想上的積極影響。分析弘揚紅色文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運用媒體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讓人們認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擴大其影響范圍,實踐結束后的數據處理,對獲取文字記錄,問卷調查,照片視頻,日常總結,媒體報道進行整合、總結等信息,分析并提煉各類信息。小組成員整理歸納中期實踐中所得的結果,并將整理好的內容聯系實際,小組成員對此次調研活動進行歸納和總結,以電話會議的方式進行活動心得匯報。根據各類信息,形成本次實踐調研報告等系列成果。
2022年6月21日訪談組通過尋找優秀黨員等革命前輩進行“挖掘記憶中的紅色,傳承不朽精神”專題訪談,聆聽其親歷故事,此次我們訪談的是優秀黨員,我們小分隊也是懷著緊張與激動的心情,成功訪問到了優秀黨員,我們詢問了一些有關于他對紅色文化的見解和感受,他說:“紅色文化對于我們當代青年極為重要,他可以從根部對青年起到一個啟發作用,更好的培養青年的愛國精神,正所謂,不成才,先成人。紅色文化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并且可以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這次的采訪,我們團隊也為自己接下來的日子里定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在大學中成為黨員,并且記錄黨在國家發展中做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貢獻。
2022年6月23日,這是我們實踐的最后一天,在收拾完我們的行李之后,我們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對這次實踐表達了自己的感悟,每一個人的感悟都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祖國,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這也許就是我們這次實踐的成果,在那巍峨的石碑之下,我們團隊的每個人都對那紅色半塔四個大字鞠了一躬,表達我們內心對于革命先烈的感激之情。就這樣,我們坐上那和往常一樣永不停止的公交車,離開了這令人難忘的地方。
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本隊團員青年了解國情、認識社會、堅定信念、磨礪意志,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著力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適應行業、企業、社會的合格大學生。
時間:2022-08-19 作者:孫凡明 來源:實地調研 關注:
- 人物專訪——張黃鎮團委書記馬歡
- 天剛剛放晴,太陽自云后探頭,泄了一片華光,和和暖暖,撒在兩旁街道的屋頂磚墻上。伴著涼爽微風,我們來到張黃鎮進行走訪調研,考察當
- 08-23